四川在線記者 段玉清

  10月30日,成都公布首批63項堵點治理任務清單。其中,實施精細管理的項目33項,包括華西醫院片區等,實施小微整治的項目30項,包括火車南站高架橋底層(長壽路口)等。

  作為全國汽車“第一城”,截至目前,成都全市汽車保有量達687萬輛,日均汽車出行總量約427萬輛。近年來,成都通過實施路口提效、路段提速等方式,實現路網運行能力基本可控、城市通勤時間逐漸縮短的初步成效,但交通出行需求與道路資源緊缺的矛盾還較為突出。

  如何進一步滿足市民對出行的期盼和要求?成都按照“經濟實用、可行性強、快速顯效”原則,通過持續監測日常交通狀況并聚焦群眾反映集中的問題,初步梳理此批次堵點治理任務清單。

  為何要“治堵”?

  成都路網出行總量大但韌性不足

  數據顯示,成都 “5+1”城區在道路資源僅占16%的情況下,日均出行量約為248萬輛;每天高峰時段,“5+1”城區汽車出行量達80萬輛,相當于在全天十二分之一的時段內,承擔汽車日均出行總量的三分之一。

  最近幾年,隨著成都大型活動的增加,路網韌性不足的矛盾也隨之暴露。家住東安湖附近的市民楊女士發現,一有演唱會,家附近路段必堵,“11月東安湖體育公園將有十多場演唱會,已經預想到道路上車亮‘無法動彈’的場面。”楊女士說。降雨降雪天氣或節假日臨近時段也考驗著成都路網的韌性。9月29日,由于周日被調整為工作日、未實行尾號限行措施,加之降雨天氣干擾,晚高峰期道路擁堵指數較前一工作日激增59.55%。

  道路交通擁堵成為成都市民反映強烈的熱點問題。數據顯示,今年來,成都12345熱線總共接到11280件有關交通擁堵的投訴,主要集中在主城區,熱門投訴堵點排在前列的是梓州大道、劍南大道、成龍大道、三環路、東安湖體育公園、鳳凰山體育公園、永康路、蜀源大道等。

  為持續降低城市擁堵指數,讓市民出行更快捷、高效、舒心,成都將交通治堵工作為民生實事重要內容,明確“科學治堵、高效治堵、開門治堵”工作思路,成立由市領導牽頭、多部門協同的常態化治堵工作專班,立足問需于民,問計于民,問效于民,著力解決群眾反映強烈的交通出行問題。

  如何梳理“堵點”?

  開門治堵,邀請市民全過程參與治堵工作

  10月30日,一場別開生面的“治堵”會議在成都12345熱線接聽中心舉行。當天,參加座談會的有公交車司機、出租車司機、網約車司機、市民、高校專家學者、人大代表,還有成都市公安交管局、市城管委等多部門相關負責人。現場,大家就成都的交通治理提建議、作批評,想辦法。本來計劃3個小時的會議,開了近4個小時。

  開門治堵,是成都交通治理的工作思路之一。

  在成都,有1500萬人撥打過12345熱線。利用這一平臺優勢,成都將日常交通監控數據與12345服務熱線收集的市民反饋作為信息采集的主渠道,重點關注與市民生活息息相關的學校、醫院、居民區、交通樞紐等易發堵點。

  成都還廣泛邀請市民全過程參與治堵工作。圍繞“鼓勵市民積極參與、收集市民訴求意見、邀請市民建言獻策、歡迎市民監督體驗、增強市民科學認知、倡導文明綠色出行”等,陸續開展“市民代表走進12345熱線”“進企業、進學校、進單位、進社區” “開門治堵‘金點子’征集”“綠色低碳出行日,交通治堵聽我說”“治堵觀察員走進指揮中心”“走進小微整治現場”等系列活動。市民可通過相關媒體平臺、部門微信公眾號等積極參與活動,為交通治堵建言獻策,對治堵成效進行監督體驗。

  如何解決“堵點”?

  分層分面科學高效治堵

  要開門查找堵源、分析堵因,也要科學、高效治堵。

  科學高效治堵首先體現在分層分面的治理上。

  成都從“城市規劃、交通管理、工程建設、線路優化、智慧賦能”等方面提出綜合解決方案。在此基礎上,成都注重分類施策,精準治理,堅持“管理優化與工程改造相結合”,分級分類開展問題整治。

  以本次發布的治堵任務清單為例,就分為精細管理項目和實施小微整治項目。精細管理項目,主要通過實施重要堵點“一點一策”治理,以科技賦能助力交通管理提“智”增效,合理分配道路資源和通行權,進一步優化公交線網、站點、專用道等設置。小微整治項目,主要通過“短平快”工程改造和局部工程改造,逐步消除道路“腸梗阻”,提升道路通行效率。

  科學高效治堵還體現在多方協同方面。

  “我們還排查了有可能給交通造成影響的200余個公交站點……” “下一步將加強對路面的嚴管……”10月30日的“治堵”會議上,成都市公安局交管局、公交集團等多個單位都亮出真招實招。同時,在首批治堵任務清單責任單位上,涉及公安局交管局、住建局、軌道集團、公交集團等多部門單位。還有專家建議,可通過第三方專業機構介入進行分析,科學治堵。成都12345熱線相關負責人表示,目前已有包括中山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山東大學、南京大學等在內的高校希望進行聯動,提升城市研究治理的深度。

  科學高效治堵還要在服務水平提升上做文章。據悉,目前成都正優化完善公共交通運行體系,持續推動地鐵公交“兩網融合”,量身打造更多“通學公交”“定制公交”“賽事公交”服務,鼓勵市民綠色低碳出行,緩解城市交通擁堵。

  附:第一批堵點治理任務清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