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7日
四川省人民政府官網發布了
關于成都市龍泉驛區等15個縣(市、區)
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確定15個縣(市、區)最新定位
![](http://n.sinaimg.cn/sc/crawl/43/w550h293/20241108/2968-972b494623d17816954c93a3046dc205.jpg)
其中↓
成都市龍泉驛區 建成成渝制造業高地、山水人文公園城;
成都市青白江區 建成成都國際陸港門戶樞紐、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對外交往引領區;
成都市新都區 建成智能制造先行區、成都北部消費活力區;
成都市溫江區 建成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醫藥健康產業高地;
成都市雙流區 實際管轄區域 建成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空港宜居公園之城;
成都市雙流區(四川天府新區直管區) 建成成都未來城市新中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極核和開放門戶、國家級新區高質量發展引領區、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先行區;
成都市雙流區(成都高新南區) 建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數字經濟創新策源地和產業發展聚集區、現代創新金融中心、成都城市中央活力區;
成都市郫都區 實際管轄區域建成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基地、西部影視時尚之都;
成都市郫都區(成都高新西區) 建成現代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區、公園城市創新發展示范區;
成都市新津區 建成先進智能制造產業引領區、鄉村振興示范區;
簡陽市 實際管轄區域建成國際空港門戶樞紐城市、成渝發展主軸重要節點;
簡陽市(成都東部新區) 建成國家向西向南開放新樞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平臺、成德眉資同城化新支撐、新經濟發展新引擎、彰顯公園城市理念新家園;
都江堰市 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天府糧倉精華灌區;
彭州市 建成成都都市圈綠色制造(北部)基地、成都北部生態旅游示范區;
邛崍市 建成成都西部新興產業發展高地、生態文旅融合發展集聚區;
崇州市 建成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先進制造業集聚區;
金堂縣 建成成都綠色制造高地、成都東北部門戶樞紐;
大邑縣 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成都重要的綠色產業基地;
蒲江縣 建成成都向南向西門戶城市、成都和美鄉村典范。
批復全文來了
↓↓
四川省人民政府
關于成都市龍泉驛區等15個縣(市、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批復
川府函〔2024〕269號
成都市人民政府、自然資源廳:
你們關于審批成都市龍泉驛區等15個縣(市、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的請示收悉。現批復如下:
一、原則同意《成都市龍泉驛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成都市青白江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成都市新都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成都市溫江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成都市雙流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成都市郫都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成都市新津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簡陽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都江堰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彭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邛崍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崇州市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金堂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大邑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蒲江縣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21—2035年)》(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是空間發展的指南、可持續發展的空間藍圖,是各類開發保護建設活動的基本依據。《規劃》實施要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對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積極融入和服務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著力將成都市龍泉驛區建成成渝制造業高地、山水人文公園城,將成都市青白江區建成成都國際陸港門戶樞紐、服務共建“一帶一路”的對外交往引領區,將成都市新都區建成智能制造先行區、成都北部消費活力區,將成都市溫江區建成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醫藥健康產業高地,將成都市雙流區實際管轄區域建成國家級臨空經濟示范區、空港宜居公園之城,將成都市雙流區(四川天府新區直管區)建成成都未來城市新中心、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創新極核和開放門戶、國家級新區高質量發展引領區、踐行新發展理念的公園城市先行區,將成都市雙流區(成都高新南區)建成引領高質量發展的數字經濟創新策源地和產業發展聚集區、現代創新金融中心、成都城市中央活力區,將成都市郫都區實際管轄區域建成新一代信息技術創新基地、西部影視時尚之都,將成都市郫都區(成都高新西區)建成現代電子信息產業集聚區、公園城市創新發展示范區,將成都市新津區建成先進智能制造產業引領區、鄉村振興示范區,將簡陽市實際管轄區域建成國際空港門戶樞紐城市、成渝發展主軸重要節點,將簡陽市(成都東部新區)建成國家向西向南開放新樞紐、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建設新平臺、成德眉資同城化新支撐、新經濟發展新引擎、彰顯公園城市理念新家園,將都江堰市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天府糧倉精華灌區,將彭州市建成成都都市圈綠色制造(北部)基地、成都北部生態旅游示范區,將邛崍市建成成都西部新興產業發展高地、生態文旅融合發展集聚區,將崇州市建成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先進制造業集聚區,將金堂縣建成成都綠色制造高地、成都東北部門戶樞紐,將大邑縣建成世界旅游目的地、成都重要的綠色產業基地,將蒲江縣建成成都向南向西門戶城市、成都和美鄉村典范。
二、筑牢安全發展的空間基礎。到2035年,成都市龍泉驛區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31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5.21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3.49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170.78平方千米以內;成都市青白江區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7.72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16.14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0.10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96.82平方千米以內;成都市新都區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5.66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23.85萬畝,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126.57平方千米以內;成都市溫江區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41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1.93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0.23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97.16平方千米以內;成都市雙流區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7.29萬畝(成都市雙流區實際管轄區域不低于12.31萬畝,四川天府新區直管區不低于14.78萬畝,成都高新南區不低于0.20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23.17萬畝(成都市雙流區實際管轄區域不低于10.27萬畝,四川天府新區直管區不低于12.70萬畝,成都高新南區不低于0.20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0.12平方千米(成都市雙流區實際管轄區域不低于0.12平方千米,四川天府新區直管區和成都高新南區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400.81平方千米以內(成都市雙流區實際管轄區域控制在212.90平方千米以內,四川天府新區直管區控制在156.56平方千米以內,成都高新南區控制在31.35平方千米以內);成都市郫都區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3.28萬畝(成都市郫都區實際管轄區域不低于13.18萬畝,成都高新西區不低于0.10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12.86萬畝(成都市郫都區實際管轄區域不低于12.77萬畝,成都高新西區不低于0.09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2.25平方千米(成都市郫都區實際管轄區域不低于2.25平方千米,成都高新西區不涉及生態保護紅線),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146.32平方千米以內(成都市郫都區實際管轄區域控制在106.31平方千米以內,成都高新西區控制在40.01平方千米以內);成都市新津區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2.71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11.36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6.61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92.48平方千米以內;簡陽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22.87萬畝(簡陽市實際管轄區域不低于88.91萬畝,成都東部新區不低于33.96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112.08萬畝(簡陽市實際管轄區域不低于83.99萬畝,成都東部新區不低于28.09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3.26平方千米(簡陽市實際管轄區域不低于0.16平方千米,成都東部新區不低于3.10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241.80平方千米以內(簡陽市實際管轄區域控制在84.95平方千米以內,成都東部新區控制在156.85平方千米以內);都江堰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4.24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13.02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394.16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98.29平方千米以內;彭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1.25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48.69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337.35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83.67平方千米以內;邛崍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0.96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29.30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11.62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90.60平方千米以內;崇州市耕地保有量不低于29.80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28.59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280.32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84.53平方千米以內;金堂縣耕地保有量不低于64.75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59.61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0.95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118.62平方千米以內;大邑縣耕地保有量不低于30.22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27.84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453.35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77.36平方千米以內;蒲江縣耕地保有量不低于1.29萬畝,其中永久基本農田保護面積不低于1.22萬畝,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不低于2.67平方千米,城鎮開發邊界面積控制在34.30平方千米以內。落實藍線、綠線、黃線、紫線、歷史文化保護線以及防災減災等各類控制線,全面錨固高質量發展的空間底線。
三、優化國土空間開發保護格局。全面實施耕地數量、質量、生態“三位一體”保護,建設高效特色的農業空間,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強化重要生態空間保護,因地制宜開展生態修復,提升生態系統多樣性、穩定性、持續性。推進以縣城為重要載體的城鎮化建設,提升中心鎮輻射帶動能力,優化鄉村空間布局,實現城鄉融合發展。落實節約集約發展要求,加大城鄉存量用地挖潛力度,全面提升國土空間開發保護利用水平。
四、提升國土空間品質。優化中心城區功能結構和布局,促進產城融合發展,推進城市更新,完善開敞空間網絡體系,持續改善城市人居環境。構建覆蓋城鄉、功能完善的公共服務資源配置體系,有效保障教育、醫療、文化、體育、養老等設施用地供給,加快社區生活圈建設。統籌協調好歷史文化保護與城市發展,構建合理的歷史文化保護體系,嚴格落實歷史文化保護線管控要求,保護好各級文物保護單位及其周圍環境。順應自然山水格局,塑造富有地域特色和人文魅力的城鄉風貌。
五、構建高效安全的基礎設施體系。優化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布局,推進區域重大基礎設施建設,構建內聯外暢的現代交通體系。統籌提升水、電、氣、通信、環境衛生等各類市政基礎設施保障能力和服務水平,確保城市生命線穩定運行。健全公共安全和綜合防災體系,增強抵御災害事故和處置突發事件能力,提高城市韌性。
六、加強規劃實施保障。成都市人民政府要指導各縣(市、區)健全工作機制,明確責任分工,做好規劃實施管理。嚴格執行《規劃》,任何部門和個人不得隨意修改、違規變更。堅持“多規合一”,強化對相關專項規劃的指導約束,不在國土空間規劃體系之外另設其他空間規劃。組織完成鄉鎮國土空間規劃、詳細規劃、相關專項規劃編制工作,確保《規劃》確定的各項目標任務落地落實。建立健全規劃監督、執法、問責聯動機制,實施國土空間規劃全生命周期管理。《規劃》實施中的重大事項要及時請示報告。
四川省人民政府
2024年11月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