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段玉清

  近日,成都公交創新推出“大小循環線路”營運模式,通過“大循環線路+小循環線路”滿足市民上班、買菜等不同出行需求。

  其中,大循環線路全時段開行,主要接駁住宅小區、菜市場、商超、學校、公園、地鐵站點等居民日常生活出行場所,線路長度一般在4千米到6千米,平均出行時間控制在15分鐘以內,服務社區生活圈的短距離生活出行。小循環線路在大循環線路服務的主體區域內,于早、晚高峰時段增開1到2條小循環區間線路,串起居民區、學校、地鐵站、集貿市場等場所,5分鐘一班,形成“短頻快”的高峰通勤接駁,實現“地鐵到站、公交到家”15分鐘“微循環”出行。

  目前,446路、446A、446B“大小循環線路”已投入使用。

  創新來自實際需求。此前,成都公交在“開門聽音”系列活動中了解到龍泉驛區上東陽光及周邊小區“上班族”早晚高峰出行在成渝立交換乘地鐵2號線需求較高。為此,成都公交在保持446路成華區和美社區營運線路不變的同時,將線路營運范圍沿伸至龍泉驛區好日子社區,同時串聯四川省人民醫院東院,填補成渝立交地鐵C口直達省醫院東院的公交覆蓋盲區,方便市民換乘出行。龍泉驛區上東陽光及周邊小區“上班族”早晚高峰從小區門口到地鐵成渝立交站可節約10分鐘。

  據統計,自“大小循環線路”營運模式推出以來,446路、446A、446B線路日均客流由1000人次提升至3000人次左右。

  成都公交集團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