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師傅,我們是成都公安高新分局,在創業路18號,您剛送的一個箱子里面可能裝的是被騙錢款,請立即到分局協助調查,謝謝!”
前不久,正在接單的網約車司機譚師傅接到了高新區公安局的電話,想到自己在網上看到過有網約車司機被犯罪分子利用轉移錢款的事件,眼看著還有7公里就要結束的訂單,他毫不猶豫地轉頭開車到了高新區公安局。
到達后才發現,所謂的“送一箱水果給親戚”,實際上里面裝的是兩捆人民幣,共計20萬元現金,“差點就成為騙子的‘幫兇’了,當時感覺一股冷汗直流。”11月19日,譚師傅在接受紅星新聞記者采訪時表示。
▲網約車司機開車到高新區公安分局
網約車接到訂單要求送一箱“水果”
被警方告知可能是被騙錢款
時間回到數天前,譚師傅是一名成都的網約車司機,和往常一樣,他通過平臺接到一個訂單——從高新某小區到武侯某小區。“當天下午大概是三點鐘,接到訂單后,我開車去接乘客。”譚師傅說。
然而,當他到達乘客上車點之后,乘客卻說不去了,“乘客是位女性,她跟我說她要去給孩子開家長會,讓我幫忙把一箱水果送到目的地。”譚師傅表示,“但是她本人并不跟著一起去,不管我怎么說,對方就一直說讓我幫幫忙。迫于無奈之下,我只好讓她把水果放在副駕駛位置,讓沿路的監控能夠看得到,以免里面的東西丟了給自己帶來麻煩。”
譚師傅答應將這箱“水果”送往目的地之后,乘客拍攝了譚師傅的車牌號以及本人的照片之后,才讓譚師傅離開。“當時給我的感覺是她比較緊張,但想著可能是她急著去給孩子開家長會,我也沒有多想。”譚師傅告訴記者,“開出去一段路之后,突然就接到了高新公安的電話,說我送的那一箱子‘水果’可能是被騙的錢款,讓我趕緊去創業路18號高新公安分局協助調查。”
在事發前一天,譚師傅恰巧在網上看到類似的案例,“有詐騙分子利用網約車跨市轉移錢財,聯想到那名女子的神態,我立即轉頭去了高新分局,而此時距離訂單的目的地只有大約7公里。”譚師傅說。
▲被騙錢款
虛構穩賺投資機會
20萬現金險被騙
到達高新分局之后,多位民警立即對這箱“水果”進行開箱檢查,“那是個長寬高都大概只有30厘米的紙箱子,外面用膠帶包裹得很嚴實,民警在打開箱子之后,發現里面有一袋大米、一個火龍果,剩下就是兩捆共計20萬元的現金。”譚師傅說,“我當時都感覺后背冷汗直流,自己差點就成為詐騙分子的‘幫兇’了,慶幸聽了民警的話來到公安局進行了調查。”
此事究竟如何?11月19日,當時的辦案民警告訴記者,當天,成都高新公安刑偵署電詐打擊中隊收到資金預警,家住高新區新川片區的李女士疑似遭受電信網絡詐騙。“我們了解到,對方告訴李女士有穩賺不賠的投資渠道,吸引并誘導李女士用現金進行投資,并且讓李女士借助網約車將現金送到指定地點。”
掌握這一情況后,民警白德強、巫成東,輔警周濤迅速開展反詐工作。而當時李女士已取出20萬元現金,謊稱是一箱“水果”交給了網約車司機譚師傅……
事情迫在眉睫,白德強、巫成東兵分兩路,白德強與周濤緊急與網約車司機譚師傅取得聯系,表明身份后讓譚師傅將車開到高新公安分局;巫成東則前往李女士所在地開展工作。所幸制止及時,20萬現金仍舊安然無恙。
警方提醒:
此類詐騙案件中,詐騙分子通常先通過刷單返利、虛假網絡投資理財、冒充公檢法等詐騙手法對被害人實施詐騙,在獲取受害人信任之后,便以需要“支付手續費”“繳納解凍金、保證金”“投資入股”等理由,誘騙受害人將大額現金或黃金通過快遞或網約車運送到指定地點,在實施詐騙的同時“洗白”詐騙資金。
各位廣大群眾要提高警惕,不輕信網上刷單返利、網絡投資賺錢等說辭,如遇要求使用快遞、網約車進行現金或黃金寄送的,立即拒絕并向警方舉報,以免遭受財產損失。
紅星新聞記者 閆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