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王眉靈/文 黃瀟/圖、視頻

  筑巢引鳳,“鳳凰”初展翅!11月20日,四川在線記者在四川省內面積最大鐵路站房天府站建設一線看到,天府站高架站房的主體工程和鋼結構網架已經全部完成,正進行側式站房的屋面鋼結構拼裝,預計2025年春節前完成。整個車站現已雛形初現,效果圖中的“鳳凰”浮出水面。

  天府站“雛形”初現。

  來到天府站建設現場,直觀感受一個字:大。從地面乘坐電梯,向上三層、向下二層,站房共5層,進站、出站、換乘、停車場都包含在內,可以無縫銜接“零換乘”。

  已建成通車的成都地鐵18號線、19號線以及成宜高鐵均與天府站相交,并設有停靠站點。因天府站在建,目前采用的是只換乘不出站的方式;在建的成達萬高鐵、川藏鐵路也將引入天府站。遠期,還將引入西成高鐵二線、成都至三臺城際鐵路等,以及成都地鐵26號線、市域城際鐵路S15、S7。

  從規劃來看,天府站雖然定位是成都市鐵路客運站“四主三輔”中的四個主站之一,但就線路連接性而言,實現了與成都站、成都東站、成都西站、成都南站等其他鐵路車站的快速連接,“交通樞紐”名副其實。

  天府站站場總規模12臺22線,總建筑面積61萬平方米,是目前四川最大鐵路運營車站——成都東站的3倍左右,其中站房面積12萬平方米,相當于17個標準足球場。

  天府站的站房主體結構已經基本完工,乘坐電梯可到達地面第三層——出發層。站房主結構部分的屋頂鋼結構已經完成搭建,中間位置的光谷區域,形似瓦房的脊,將站房剖分為南北兩場;光谷區域兩側的鋼結構由密到稀,組合成羽毛的形狀。

  天府站側式站房正進行屋面鋼結構施工。

  中鐵建設集團天府站項目經理王俊超介紹,天府站以“筑巢引鳳”為設計理念,鳥瞰效果如同振翅欲飛的鳳凰棲停于站場之上。要實現這一設計,天府站的鋼結構屋蓋要采用鋼網架、鋼桁架兩種不同的施工體系才能完成,是全國鐵路站房中首例“異型多曲網架組合單層網殼復合鋼屋蓋”。其空間造型精致,但桿件繁多,站房總用鋼量達2.2萬噸,相當于3個埃菲爾鐵塔用鋼量,所用桿件有8.6萬個,在江蘇生產后運至現場,再拼接、起吊、安裝。

  天府站效果圖。

  位于站房兩端的側式站房,正在進行屋頂鋼結構的安裝。“現在每天有300人左右在現場。”王俊超說,所有鋼結構施工預計在2025年春節前完成,后續將進行候車廳主要視覺焦點——“鳳凰之眼”的建設和站房內外裝修施工,裝修方案正在審查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