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嘉瑩在成都杜甫研究學會首屆年會發(fā)言。

  四川在線記者 張斌

  11月24日,享譽中外的著名古典文學研究學者、南開大學講席教授、南開大學中華詩教與古典文化研究所所長葉嘉瑩先生在天津逝世,享年100歲。消息傳到成都,令不少熱愛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之士悲痛。

  “難以置信,很難過!”《杜甫研究學刊》編輯部主任張月副研究員表示,葉先生一直以來都很關(guān)心成都杜甫草堂,與草堂結(jié)下了深厚緣分。就在今年年初,成都迎來大雪。當時,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學術(shù)研究部的工作人員向迎來百歲生日的葉嘉瑩先生送上祝福,還向她展示了草堂飛雪以及怒放的紅梅。“看到我們發(fā)的飛雪視頻,葉先生回復說從來沒有看過草堂的雪,表示感謝。”

  “一生最耽工部句,今朝真到錦江濱”。葉嘉瑩一生鐘愛杜甫詩篇。早在上世紀60年代,葉嘉瑩便跑遍臺灣地區(qū)大小圖書館,輯錄自宋迄清的35家杜詩注本、49種不同版本,形成了一部研究杜甫《秋興八首》律詩的專著。

  鐘愛杜甫,也讓葉先生與浣花溪畔的詩圣故居——杜甫草堂有了聯(lián)系。1981年,成都杜甫研究學會首屆年會在成都杜甫草堂舉辦,接到邀請函時,葉嘉瑩欣然應允。途中,她還口占絕句一首:“平生佳句總相親,杜老詩篇動鬼神。作別天涯花萬樹,歸來為看草堂春。”去國懷鄉(xiāng)之思令人動容。

  葉嘉瑩賀成都杜甫研究學會首屆年會召開所寫詩稿。

  來到草堂,葉嘉瑩與繆鉞等巴蜀學者暢論詩詞,十分盡興。后來她回憶道,來成都參加會議的感受,是從未有過的特別。“開完會以后,大家一同漫步草堂,杜甫詩中所敘寫過的景物情事會同時涌現(xiàn)在每個與會人士的腦海中。以至于隨便任何一個人吟誦起杜甫的一二詩句,都可以引發(fā)其他同游者的共鳴。仿佛當年寫詩的杜甫,也就正行走在大家的身邊。”

  而在還鄉(xiāng)無計的歲月里,杜詩最能慰藉葉嘉瑩先生。她生前曾回憶:“那時,每當我在海外為學生們講授杜詩,讀到‘每依北斗望京華’時,總不免引起心中強烈的家國之思。”

  2016年,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主辦的《杜甫研究學刊》提出邀請葉先生擔任學刊顧問一事,通過學者劉躍進、陳洪等人對接,葉先生欣然應允,并表示學刊是研究杜甫的權(quán)威專刊,一定要辦好。

  張月回憶,2021年,作為草堂書院名譽院長的葉先生為慶祝草堂書院落成揭幕,還專門錄制了3分鐘的視頻致辭。此后,中華詩歌研究院成立,杜甫草堂也邀請葉先生擔任研究院名譽院長,“先生也是一口答應,一如既往支持中華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傳承,令我們非常感動。”

  而今,哲人其萎,翻開杜甫草堂一幀幀珍貴的老照片,葉嘉瑩先生與草堂、與成都的情誼仿佛被定格了下來。經(jīng)過時間的沉淀,一脈詩香還在延續(xù)。

  (圖片均由成都杜甫草堂博物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