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是城市的動脈,聯系著千家萬戶和各行各業。11月13日,成都市衛健委召集市域內19家醫院召開治堵工作會議,詢問各院代表們一個問題:你們醫院周圍交通擁堵嗎?

  會議室里,幾乎所有的代表們都直率地回答,“堵”。收集到的問題五花八門,比如流動攤販占道、來往車輛違停、交通設施待優化等等。多家醫院代表還指向另一個共性問題:醫院停車場,是價格洼地。

  據悉,公立醫院的停車場,均執行公益收費標準,相較周邊的市場化停車場,收費極低。非就診車輛擠占車位,就成了普遍問題。近年來,國內部分省市針對醫院停車難的問題,試點“差異化收費”。這是否是解決問題的鑰匙?

  11月22日,記者對醫務人員和普通大眾發起了小范圍調查,有少部分人表示反對醫院進行差異化收費。背后原因是什么,應該采取什么樣適宜的辦法解決醫院停車難問題,記者對此進行走訪調查。

  ▲醫院門口等候進場的車輛排長龍

  現狀一:

  擴建停車場 趕不上快速增長的停車需求

  上世紀八十年代,從成都天府廣場原四川省展覽館的樓上向南望去,5公里以外的四川省腫瘤醫院第一住院大樓清晰可見——那是一棟白色的、十多層的建筑。但是在高樓林立的今天,這棟大樓已經淹沒其中。

  “當年這棟樓是四川省的大工程,周邊多是菜地,它最高。”在四川省腫瘤醫院后勤崗位上工作了幾十年的老石,指著那棟樓回憶道,“沒有建地下停車場,樓下壩子供大家停車,只有零星的幾輛車停在上面。”

  在早期,不僅醫院壩子上的汽車少,馬路上的汽車也很少。經過幾十年的飛速發展,成都如今一躍成為汽車保有量達687萬輛的超大型城市,穩居全國第一。老石說:“以前誰也想不到,需要規劃那么多車位。大概是2008年,醫院的停車位開始緊張起來,門外開始出現擁堵。雖然后來擴建了地下停車場,但依然難以滿足日益增長的停車需求。”

  2023年,四川省腫瘤醫院門診量76萬余人次,除去雙休日和法定節假日,日均門診量達到3000人次以上。另外,全年還有住院患者8.1萬人次。相較于龐大的就診量,整個醫院的車位僅有830個。

  這種落差的背后是,從每天早晨7點10分到下午4點30分左右,在該院的西門外,排隊進場停車的車輛總是長達接近200米。如果不是因為“長龍”的盡頭直抵中環路的十字路口,還會排更長,老石說:“再往后排隊就不行了,阻塞道路。”

  有患者家屬告訴記者,他曾排隊20多分鐘仍未進場,只能停在醫院對面的停車場。

  這樣的“長龍”,同樣長期出現在四川省人民醫院、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等大型綜合醫院停車場入口周邊,四川大學華西醫院也是長期面臨停車壓力。

  ▲華西壩常常人車擁擠

  現狀二:

  醫院停車費便宜 非就診車輛擠占停車位

  除了多家醫院早年規劃的車位有限之外,讓不少人意外的是,非就診車輛擠占醫院停車場的問題也普遍存在。

  以四川省人民醫院為例,該院900余個車位對于每天進出車輛超3000臺次的現狀,本就吃緊,但是非就診車輛來院長時間停放,擠占了患者車位近1/3。在四川省腫瘤醫院,非就診車輛擠占約20%;在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也達約20%。

  ▲一輛停在醫院內長達半年之久的僵尸車

  為什么非就診車輛要去醫院停車,因為“便宜”。

  公立醫院的公益性質,決定了收費價格較為親民。一環外的四川省人民醫院停車場,起價4元/4小時,以后每小時1元;二環外的四川省腫瘤醫院,起價4元/4小時,以后每2小時1元;一環內的成都市第二人民醫院,起價4元/2小時,以后每小時1元。

  醫院外占道停車的費用是多少?公開資料顯示,成都大致按環線劃分區域,將白天收費標準分為四類,起價分別為10元、8元、6元、2元/小時,以后分別為3元、2元、1元每半小時及1元1小時。醫院附近的商業停車場,收費也遠高于醫院,例如成都二醫院附近某停車場,起價6元/1小時,以后每小時4元。

  ▲一家醫院的停車收費價目牌

  ▲一家醫院周邊停車場的收費價目牌

  為了節省就診時間和節約停車費,一些網友編寫了所謂的“市婦幼停車攻略”“四川省人民醫院停車保姆級攻略”“華西醫院360°無死角停車攻略”發布到網上。還有不少醫院,在自家的官方公眾號也推出了停車攻略。

  “你采訪我之前,我確實沒有想到這樣會擠占患者寶貴的車位。”一名經常在醫院停車的市民告訴記者,他的工作場地的地下停車場,起價8元一小時,之后每小時4元,停一天要30多元,“租車位每月700元,但我一個月大概只有七八天會開車上班,這樣算下來不劃算。”

  另一位市民告訴記者,他在某公司擔任車隊司機,每天早晨7點前就要抵達公司,而這時停車進醫院,不需要排隊,“在醫院停車比在公司停車便宜,所以我經常停在醫院。”

  探索差異化收費 問卷顯示小部分反對意見

  11月13日,在19家醫院參加的治堵工作會議上,多家醫院的代表提出,可參照某些省市,試點“差異化收費”:對就診車輛和非就診車輛執行不同的收費標準,以緩解醫院停車難的問題。

  以濟南市為例,今年9月4日,該市發改委聯合市城管局發布了《關于開展公立醫院停車收費調整試點的通知》。其中提到,自2024年9月18日起,濟南將在齊魯醫院(中心院區)和省立醫院(中心院區)實行差異化停車收費,就醫車輛停車比非就醫車輛停車費用低,前兩小時還可免收停車費。

  據齊魯晚報報道,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停車場經理吳波9月18日介紹,經過一上午的運行,停車位的周轉率確實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

  記者還注意到,早在2017年,深圳市就曾在部分公立醫院試點類似的差異化收費模式。彼時,深圳市人民醫院、市中醫院和北大深圳醫院的非患者車輛停放數量占總停放車輛的比例,分別為76%、44%和47%。據悉,該模式沿用至今。

  對于“差異化收費”,醫務人員怎么看。11月22日,記者對在成都市域內公立醫院工作的50名醫務人員發出調查問卷。結果顯示,其中39人支持,5人反對,6人中立或不確定。隨后這份調查問卷向普通大眾發起,參與的189人中,148人支持,25人反對,16人中立或不確定。

  一項看起來可以緩解醫院停車難的方案,25人反對是因為什么?記者歸納了包括醫務人員在內的多名參與調查者的反對意見,其中一項為大家擔心可能會導致周邊停車場跟進漲價。那么,大多數原因可歸為以下幾項:

1、如何甄別就診車輛。一名醫生對此表示:“有人停車時可能會說,我是來看望住院病人的、醫生要給我交代事情等等。或者就掛最便宜的號進來停車,執行起來會很難。”

2、不應該區分是否為就診車輛,因為醫院是非營利性機構,應該堅持公益價。

3、如果醫院對非就診車輛收費漲價,可能會導致周邊停車場跟進漲價。

4、繳費流程出現問題。比如山東大學齊魯醫院在執行差異化收費的初期,車輛出場需出示就醫憑證,對車輛出場增加了一定難度,繳費時間被拉長。而在深圳,也出現過就診車輛被誤認為非就診車輛的事件。

▲調查問卷截圖

  多措并舉 一些醫院停車難問題得以緩解

  現實中,有醫院已經嘗試其他方便就診患者停車的措施。四川省人民醫院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該院患者在網上掛號時,可選擇預約停車,當來院就診時,可以優先入場,而不用排隊,該措施取得了不錯的成效。成都三醫院相關工作人員也表示,當醫院擴建停車場后,排隊入場停車的現象已得到緩解。成都一醫院相關工作人員則稱,該院2007年從春熙路舊址整體南遷至高新區萬象北路后,新院區的停車位規劃充足,且有智能停車系統協調,少有出現排隊停車入場的現象。

  多家醫院的相關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差異化收費”是值得探索的方案,但仍需配合多種治堵措施,例如整治流動商販占道、優化院外交通設施等,其中部分方案在警方、城管的配合治理下,已經起到一定的效果。

  記者了解到,為了將更多的車位留給有需要的患者,已有部分醫院規定限制醫務人員將車停進醫院。有院方負責人表示:“我們認為醫務人員就是應該為患者服務,院長帶頭執行,漸漸大家都很支持了。”另外,幾乎所有的醫院都提倡醫務人員綠色出行。

  也有多家醫院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希望通過媒體呼吁,住在市內的患者盡量選擇綠色出行,將更多的車位讓利于住得遠的患者。”

在11月13日的治堵會議中,成都市發改委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將對“差異化收費政策”進行認真研究。市衛健委、市規自局、市交管局等部門相關人員均作了發言。據介紹,治堵是一個長期系統的工作,各部門將密切配合、深入調研,廣泛聽取各醫院和群眾的建議,同時借鑒外省市好的做法和經驗,共治交通擁堵。

  紅星新聞記者 王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