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至今,二環路香木林路口發生了多起交通事故,受傷13人,死亡3人。”

  “從踏水巷穿過二環路,需要在二環路輔道逆行20米,很不安全。”

  “香木林右轉進入二環路的車輛常被前方路口等紅綠燈的行人、非機動車阻擋,造成交通擁堵。”

  作為成都市首批63個交通堵點之一,二環路東一段地面道路與香木林路及踏水巷路口的交通擁堵、危險問題引起了市民廣泛關注。11月25日,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城管委、交管局等部門了解到,相關部門通過三起“微手術”,巧妙化解了路口存在已久的問題,道路擁堵情況得以緩解。

  ▲整改前的路口

  ▲整改后的路口

  將人行橫道平移到路口

  二環路東一段地面道路呈南北走向,為雙向三車道,其西側是雙向單車道的踏水巷,東側是雙向單車道的香木林路。此前,踏水巷與香木林路有眾多非機動車以及行人需要通過同一條人行橫道穿過二環路。

  整改之前的人行橫道并未正對踏水巷,從踏水巷穿過二環路的行人、非機動車需要逆行約20米才能到達人行橫道。“這段路原本就有很多電動車正常直行,逆行的時候很容易與對方發生交通事故。”11月25日,常走這個路口過街的外賣員呂先生告訴記者。

  成都交警五分局事故預防處理大隊民警黃度江也告訴記者,“2023年至今,由于踏水巷過街車輛與正常車輛通行干擾、橋墩遮擋行車視線等原因,發生了多起交通事故,共計13人受傷,3人死亡。”

  為此,成都市城管委、交管局等部門研判后,決定取消原有過街人行橫道,將其向南移動約20米設置在踏水巷路口,同時保證人行橫道的另一端同樣位于香木林路口。此外,為了便于踏水巷的行人、非機動車過街,還專門增設了一條人行橫道,確保過街時不同方向的行人、非機動車更加安全。

  ▲整改后的路口

  橋墩遮擋視線

  機動車紅綠燈停車線后移20米

  記者看到,該路口原有的人行橫道緊挨著橋墩,在二環路由南向北行駛的機動車視線受到橋墩遮擋,無法看到橋墩后的情況,若有行人、非機動車從橋墩后突然出現,機動車容易出現剎車不及時引起交通事故,俗稱“鬼探頭”。

  為此,在平移斑馬線之后,二環路由北向南方向的紅綠燈停車標線被畫在了距離斑馬線約20米的地方。“通常停車標線與人行橫道相鄰,將停車線后移20米之后,可以使得過街的行人、非機動車更安全,也給了機動車更多的反應時間。”成都交警五分局民警任效職表示。

  此外,綜合考慮該路口行人、機動車的通行效率,成都交警還對該路口的信號燈配時進行了調整。“我們將該路口前后幾個相關路口的信號燈配時都進行了調整,在不犧牲其他路口通行效率的情況下,大幅提高了本路口的通行效率,解決了以往市民反映的人行橫道紅燈等候時間長的問題。”任效職說。

  ▲距離斑馬線約20米的機動車紅綠燈停車線

  行人等待區小,右轉車輛受阻

  擴大等待區、將部分草坪改為道路

  據了解,該路口整改前,從香木林路右轉進入二環路的車輛常常被路口處等候紅綠燈的行人、非機動車阻擋,導致該路口車輛右轉困難,“本來香木林路就是條雙向單行道,路口車輛出不去,后方就會堵很長一串。”臨近路口的店鋪老板告訴記者,“以前人行道就設在右轉車輛的必經之路上,只有等人行道上沒人了,車輛才好右轉。”

  對此,成都市道橋監管中心工作人員表示,原有人行橫道平移之后,行人、非機動車等候過街的區域重新設置在了香木林路口左前方,并且盡可能擴大了等待區的面積,從香木林路右轉進入二環路的機動車將不再受到阻擋,通行效率大幅提升,“此外,為了便于右轉車輛通行,我們還將原有的草坪去除了一個直角,變成了一段圓弧,將約8平方米的草坪改為了道路。”

  本次改造結果也得到了周邊市民的認可,外賣騎手呂先生表示:“現在避免了車輛逆行,安全了很多。”

  市民黃阿姨也表示:“現在過馬路更安全了,不存在視線遮擋的情況了。”

  紅星新聞記者 閆曉峰 攝影報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