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楊瀾

  12月4日,省第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十六次會議閉幕,《四川省高標準農田建設管理條例》(下簡稱《條例》)經會議審議后出臺。

  《條例》共六章、三十八條,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內含規劃與建設、管護與利用、保障與監督方面等內容。

  圍繞《條例(草案)》發言

  列席代表座談會直面難點堵點

  “山區的情況和平原不太一樣,有河灘地、林地、荒坡等,因此我認為在條例中應有更明晰的區分。”“縣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應當統籌的部門我認為納入得還不夠,應當再增加。”“我是農村工作者,很清楚三農問題的難點和堵點,我支持條例的制定,但有幾處細節我認為還可以細化,以針對這些難點和堵點。”

  在12月3日,《條例》出臺的前一日,四川省人大常委會召開省十四屆人大常委會第十六次會議列席代表座談會,18名全國及省人大代表圍繞此次提請常委會會議審議《條例(草案)》,進行了一場生動、激烈、直面問題的討論發言。省人大常委會黨組副書記、副主任羅強主持會議,省人大常委會黨組成員、副主任祝春秀列席會議。

  記者獲悉,這次列席會議的全國人大代表和省人大代表主要來自涉農領域,既有農業高校和科研單位的專家學者,也有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和相關企業負責人,還有很多是來自農村基層一線的干部群眾,同時也包括法律工作者、技術工人等等。

  列席代表座談會

  針對資金分配、土地劃分、規劃與建設、管護與利用、怎么落地實施等重點內容,大家均作了發言與討論。此后,省人大農業農村委主任委員楊秀彬表示:“我們會對大家的意見作認真梳理,并將有用的納入進來,作為全國人大代表、省人大代表,就是要有實事求是的勇氣,反映真實的情況。”

  祝春秀表示:“我們在條例貫徹實施工程中,既是監督者,也是執行者,不僅要積極參與到有關議題征集、執法檢查、專項報告審議、調查研究、代表視察、備案審查等工作中,更要發揮好自身專業特長優勢,模范帶頭參與到耕地質量改善、排灌能力提升、管護模式創新、責任目標考核等工作中去,實現‘內行人’干‘專業事’。”

  明年3月1日起施行

  《條例》共六章、三十八條

  《條例》所指的高標準農田,是在耕地范圍內通過實施農田基礎設施建設和農田地力提升工程,建成的田塊平整、集中連片、設施完善、節水高效、農電配套、宜機作業、土壤肥沃、生態友好、抗災能力強,與現代農業生產和經營方式相適應的適宜耕作、旱澇保收、高產穩產的現代化良田。

  《條例》在規劃與建設、管護與利用、保障與監督方面均設立了相關內容。如:禁止在嚴格管控類耕地,生態保護紅線內區域,退耕還林還草區,退牧還草區,河流、湖泊、濕地、水庫水面及其保護范圍等區域規劃建設高標準農田。

  記者獲悉,《條例》共六章、三十八條,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

  省人大農業農村委工作人員告訴記者,制定《條例》,既從法制層面保障了“天府良田”建設,也夯實了糧食安全根基。高標準農田建設是提升農業生產效率、推動農業現代化的關鍵舉措,而城鄉融合發展則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實現全體人民共同富裕的必然要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