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張蒙
近日,有網友發帖在網絡平臺反映,在成都市錦江區水杉街一網吧,其選座大屏上特意標出女性位置。
“小仙女都在這兒”“位置已經有人了”“這里可以選哦~”,圖片顯示,大屏用三種顏色標注座位。
該情況受到不少網友關注,大家認為,該商家的行為不妥,質疑網吧不該利用性別引流;有顧客擔心被騷擾的同時,更擔心自己的隱私被泄露。
網友所反映的情況實際如何?這種情況是否侵權?記者來到涉事網吧,并致電相關單位、咨詢法律工作者進一步了解相關情況。
網吧座位圖標記性別信息,是個別現象嗎?
輿情一出,涉事網吧迅速整改。12月5日,記者來到了該網吧,座位圖上已經沒有女性位置的特別提示,修改成為了“位置已經有人”和“這里可以選”兩種顯示方式。
涉事網吧此前的座位圖。
其負責人告訴記者,事件發生在12月2日晚,這位顧客在網絡平臺反映了情況之后,網吧隨即聯系了后臺管理系統的對接人進行處理,調整了顯示內容。
涉事網吧調整后的座位圖。
“為何要在座位圖上標記女性位置?”面對提問,該負責人解釋,網吧開業1個月來,之前沒有顧客反映過這個問題,大屏顯示女性位置是系統自帶的內容。
該負責人稱,在前臺設置座位圖是為了便捷、美觀,但是沒有想過用“女性位置”這樣的方式引流,主要還是通過優惠活動等方式來吸引顧客。他還特別強調,這種標記座位情況的網吧,市面不只此一家。
記者隨即走訪了位于錦江區和成華區的10家網吧。這些網吧分別在交通樞紐、購物商圈以及居民區的附近。當眾4家新開網吧前臺均有顯示座位圖,即可視化的訂座系統。
其中,有一家位于成都東站附近的電競館,在大屏上標記了男生、女生,沒有引導性標語。該網吧負責人解釋,標記性別信息并非刻意,而是系統自帶。
標記性別信息,誰埋下了“禍根”?
多位女性上網者對此表示反感:“不合適!更不應以此吸引客流。”也有幾位上網者向記者表示,他們通常不太在意大屏幕顯示的位置,更在意的是上網價格、硬件設施以及網吧所在位置這些方面。
某知名連鎖電競網吧運營人士透露,目前在新開的網吧中,前臺所展示的訂座系統已經成為標配。可視化系統既方便網吧運營者隨時掌控客流量和設備信息,也便于顧客選座。
而對于“標記性別”這一操作,該運營人員表示該功能并不在基本管理需求之內,“純屬多余”;且該行為可能涉及用戶隱私,不適宜在屏幕上展示。
性別設置的系統后臺界面。
被廣泛聲討的“系統”,來自哪里?
記者在走訪中發現,10家網吧均使用同一款管理系統,其名為“某象”。根據其官網顯示的信息,該系統擁有龐大的用戶群,簡單、直觀、易上手。該系統成都代理公司工作人員向記者介紹,目前成都范圍內大都使用該系統。
對于系統是否自帶性別信息,該系統銷售客服人員向記者透露,這項功能屬于訂座功能,該功能可以調整座位圖上的電腦狀態信息,即顯示電腦品牌、插入圖片文字、使用狀態以及性別信息。
根據《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管理條例》,互聯網上網服務營業場所經營單位應當對上網消費者的身份證等有效證件進行核對、登記,并記錄有關上網信息。
這意味著,網吧需要記錄上網消費者的身份信息,系統則可能利用這樣的實名登記制度獲取上網者的個人信息。
關鍵在于,誰帶著主觀意圖,調用了信息、并做顯性呈現?
經過進一步調查,另一個主體“浮出水面”。業內人士透露,還有一些第三方公司為網吧提供管理服務,其運營人員為網吧提供線上技術支持,包括員工管理、收銀管理、視覺優化以及營銷活動等服務。涉事網吧便是通過這樣的機構對界面顯示圖片進行的定制和修改。
經過第三方優化過的網吧座位圖。
性別信息上屏,是否涉嫌盜用個人信息?
這一情況是否合法合規?記者致電錦江區市場監督管理局咨詢。工作人員表示,之前沒有收到過類似投訴,將會去了解實際情況。
泰和泰律師事務所律師聶磊介紹,根據相關法律規定,個人信息可簡單理解為“能夠單獨或者與其他信息結合后,識別特定自然人,或對特定自然人活動進行確認的各種信息”,如姓名、身份證號碼、入住記錄、健康信息等。其次,根據個人信息內容的不同,通常又可將個人信息簡單概括分類為“敏感與非敏感信息”“私密與非私密信息”。但是需強調的是,無論信息敏感、隱私與否,法律均明確規定應受到保護。
“通常情況下,個人的‘性別’信息無法直接對個人進行識別,或確認個人一定期限內的活動,故多數情形下‘性別’信息會歸為非敏感信息、非私密信息范疇。”聶磊認為,但在本案中,因商家使用“性別”信息的行為存在引流目的,商家涉嫌以“女性”為噱頭吸引其他消費者。在未經個人明確同意的情況下,律師傾向認為商家的使用行為違反了個人信息的保護義務,侵犯了該部分女性消費者的個人隱私。
網友評論截圖。
聶磊分析,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等相關法律規定,消費者享有個人信息得到保護的權利;經營者負有保護消費者個人信息的義務。如經營者擬使用消費者個人信息,應當先行獲取消費者同意,且應當在合法、合理范圍內使用消費者的個人信息。因此,律師傾向認為商家的方式、目的均存在不合理性,且一定程度上違反商業道德。
聶磊介紹,在網吧運營管理過程中,如果造成個人信息泄露或濫用,根據事實嚴重程度,商家將依法承擔相應責任。如商家收集、使用行為情節嚴重,且符合《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等相關規定,已構成犯罪的,商家將依法承擔相應刑事責任;如商家收集、使用行為情節嚴重,但尚未構成犯罪的,則主管部門將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華人民共和國反不正當競爭法》等相關規定,對商家予以責令停業、責令整改以及大額罰款等行政處罰;如商家的收集、使用行為直接侵犯了個人的合法權利,如隱私權、名譽權、姓名權等,將依法直接向個人承擔《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典》規定的民事責任,包括賠償損失、賠禮道歉等。
業內人士也提醒,盡管無法坐實究竟哪個環節的操作帶有主觀性,該事件也側面反映出網吧產業鏈條上的個人信息安全漏洞。相關部門應加強提示和監管。“畢竟實名制讓網吧掌握了不少上網消費者的個人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