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薛維睿
12月13日,記者從成都市經信局市新經濟委獲悉,《成都市制造業園區“產業集群提能級攻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行動方案》)近日印發。結合成都產業園區“優化提質、特色立園,賦能增效、企業滿園”行動工作部署,《行動方案》明確重點任務,提出包括構建現代化產業體系、支持產業集群化發展、實施企業梯度化培育、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支持園區特色化發展等6個部分共19條舉措。
《行動方案》提出實施產業集群提能級攻堅三年行動。扭住大企業,引育“鎮園之寶”,支持企業鏈式聚集、融通發展,新增千億企業1家、百億企業10家,凈增規上工業企業1200家以上;盯住大行業,拓展新賽道,支持園區做強主業、特色發展,培育萬億級園區1個、2千億級園區2個、1千億級園區5個,打造不超過30個特色產業園;做實大產業,深化建圈強鏈,支持產業提能升級、集群發展,新增1.5萬億級產業集群1個、1萬億級產業集群1個、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2個、國家中小企業特色產業集群3個。
到2027年,園區產業集群規模能級、發展質效和產業競爭力顯著提升,在國內國際形成比較優勢,有力支撐成都市建設全國先進制造業基地。
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未來產業集群
《行動計劃》明確,突出發展先進制造業。著力構建以特色優勢產業、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為架構的現代化產業體系,推動電子信息、裝備制造、醫藥健康、新型材料、綠色食品、先進能源6大特色優勢產業擴量提質推動下一代移動通信、人形機器人、商業航天、細胞與基因治療等未來產業創新發展,打造產業增量“預備隊”,形成一批具有國際競爭力的未來產業集群。持續提升生產性服務業能級,到2027年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占GDP比重達到36%以上,工業和生產性服務業增加值合計占GDP比重每年提升0.5個百分點以上。
做大園區產業規模。支持國家級園區示范引領,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突出科技成果轉化和高新技術產業發展,不斷增強創新策源引領和行業示范帶動作用。全市園區工業總產值,到2025年達1.8萬億元、2026年達1.9萬億元、力爭到2027年底突破2萬億元。
三年時間打造不超過30個特色產業園
《行動方案》指出,打造一批爆款產品。支持企業增品種、創品牌、提品質。支持傳統優勢領域企業深挖特色工藝和文化價值,新興產業領域企業突破新技術開發新產品,潮流新銳領域企業加強創意設計推進模式創新,加快打造成都造工業爆款產品矩陣。
建設一批特色產業園。鼓勵多元社會主體以“園中園”形式建設運營特色產業園,以優勢賽道和龍頭企業為核心,推動產業集聚、打響園區品牌,利用三年時間在全市打造不超過30個特色產業園。
加強“鎮園之寶”企業培育。支持重點工業企業、行業領軍企業、增長潛力型企業,整合產業鏈生態資源,力拓國內外市場,加快向百億和千億晉階增強園區企業支撐能力。
加強專精特新企業培育。完善場景示范、市場拓展、產業融通、上市輔導等專業化服務,推動中小企業提升競爭力,每年新增國家級制造業單項冠軍企業2家以上、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30家以上、省級專精特新企業450家以上。
到2027年力爭培育智能工廠100個以上
在支持企業高質量發展方面,《行動方案》提出,推動企業智能化發展。深入推進“智改數轉”,加大企業數字化轉型、智能制造診斷服務力度,推動工業領域技術改造和設備更新,支持企業上云發展,到2027年,力爭培育智能工廠100個以上、數字化車間300個以上,建設國家“5G+工業互聯網”試點,打造數字化智能化示范園區。
推動企業綠色化發展。推動園區清潔能源開發利用和減污降碳協同增效,鼓勵企業進行節能技術改造,推廣綠色制造,開發綠色產品,培育綠色工廠,打造綠色供應鏈,支持建設一批近零碳排放企業(園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