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農業農村局獲悉,《成都市農業園區“產業集群提能級攻堅”行動方案》(以下簡稱《方案》)已印發,將聚焦打造新時代更高水平的“天府糧倉”,打造一批產業特色鮮明、“四鏈”深度融合、競爭能力突出、運行機制高效的現代農業園區,到2029年底,累計打造5個百億級農業園區

崇州市隆興鎮黎壩村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稻田畫 (資料圖)

具體而言,力爭到2025年底,園區營業總收入提高5%,農業營收提高3%,建成百億級園區1個;到2027年底,園區營業總收入提高15%,農業營收提高10%,百億級園區達到3個;到2029年底,園區營業總收入提高20%,農業營收提高15%,百億級園區達到5個。

此外,到2025年底,園區內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1.75:1,到2027年底,園區內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1.72:1,到2029年底,園區內城鄉居民收入比縮小至1.7:1。

接下來,成都將從三個方面、20項行動全力推動園區高質量發展。 

堅持特色發展

壯大園區產業規模能級

積極引育“鎮園之寶”、開展重點企業梯次培優、做大做強主導產業、做優做精特色產業、延伸產業鏈條、加速園區產業孵化、推動產業融合發展、打造成都特色農業品牌、推進園區協同發展、實行重大產業化項目全生命周期服務、提升園區農業社會化服務水平、做好農產品產銷對接、提升園區基礎設施水平等13個項目。

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的基地里,收割機來回穿梭,金色麥粒傾瀉入倉(資料圖)

在引育“鎮園之寶”上,成都將瞄準世界農業500強、中國農業500強、年營收10億元以上企業、細分領域全國排名前10的頭部企業或上市農業企業等開展引育,每個園區到2025年底前引育產業能級高、區域影響力大、產業鏈上下游帶動力強的“鎮園之寶”1-3家。

為打造成都特色農業品牌,成都將全力打造“天府源”市級農產品區域公用品牌,構建縣級區域公用品牌、農業企業品牌、農產品品牌矩陣,在農業品牌創建中予以支持,推動特色優勢產業不斷集聚。到2025年底,園區內綠色優質農產品覆蓋率不低于50%。

強化科技創新

提升核心競爭力

在建設農業科研平臺、加大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推動智慧農業發展、提升農業設施裝備水平等4方面,成都將充分利用園區農業專家團隊優勢,開展全產業鏈技術的集成示范與推廣。支持企業開展自主研發和科技成果轉化,完善園區“農業科研試驗基地+區域示范展示基地+基層農技推廣站點+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鏈條式技術推廣服務模式,示范推廣一批引領性主推品種和主推技術。加強農業技術試驗示范基地建設,到2025年底,每個園區至少建成1個科技研發應用核心區。

成都市天府糧倉國家現代農業產業園豐收現場(資料圖)

此外,成都還將支持種植、畜牧、漁業以及倉儲保鮮和烘干等現代設施農業建設。實施全程機械化示范引導行動,推進新技術新機具試驗、農機化應用場景試驗,促進園區農機化生產能力和水平提升。力爭2025年底,園區主要糧油作物耕種收綜合機械化率提升至90%。

健全聯農帶農機制

促進農民增收

為促進農民就地就近就業,成都將建立園區內企業崗位需求、臨時用工定期發布機制和對接機制,支持企業穩崗擴崗,充分吸納本地農民就業,拓寬在地農民就業渠道。

此外,成都還積極推廣“龍頭企業+合作社+農戶”“龍頭企業+集體經濟組織+農戶”等模式,通過保底分紅、二次分紅、訂單農業等方式,帶動園區內農民增收,確保園區內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幅高于所在區(市)縣農村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

為發展壯大集體經濟,成都還將開展園區內重點企業與村集體經濟組織結對幫扶活動,支持村集體以出租、合作開發、入股經營等方式聯動企業對鄉村資源資產開發經營,壯大村集體經濟收入,到2025年底,力爭實現園區內所有村集體經濟年收入超50萬元。

紅星新聞記者 閆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