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趙紫萱
近日,成都市民在社交平臺上發文稱,冬天來臨,成都的街頭巷尾出現了一些售賣北方“凍梨”的流動商販,商家聲稱所賣的梨是北方運來的“凍梨”。然而,有不少網友認出這些所謂的“凍梨”,實際上是表皮本身呈黑色的藏烏梨,認為商販存在虛假宣傳的嫌疑。
12月16日,記者進行走訪,了解相關情況。
街頭流動商販的“凍梨”攤
走訪:
遠赴千里,“凍梨”現身成都街頭
“北方凍梨,很甜,來嘗嘗不要錢。”12月16日晚8點30分左右,記者在雙橋路南一街和雙橋路的交界口,遇到了賣梨的大爺,他用普通話吆喝著。他的三輪車上,堆放著又大又黑的梨,梨的表皮上還掛著很多水珠,且分布了一些白色的“霜”。
當記者問大爺這種梨是什么品種時,大爺稱這是“凍梨”。大爺還說:“這是北方運過來的,我就是北方人。這梨以前只在北京、上海、深圳賣,那邊要賣25元甚至28元一斤。現在放開了,這個水果才來到這邊(四川)。”
成都街頭商販售賣的凍梨
“這些梨都是我自己摘的,已經解凍了,買回去可以直接吃的。”大爺說。
王女士路過時,挑選了好幾顆,大爺稱重后,那一袋梨要價一百多元。王女士連忙將梨倒了出來,最后挑了3顆梨,大爺稱重后是三斤多,收了49.5元。王女士說,價格確實有點貴,但沒吃過北方凍梨,想嘗試一下。
王女士向記者展示她的付款單
短短5分鐘內,大爺就成交了2單生意,不少路人都湊過來看北方“凍梨”長什么樣。
調查:
身世存疑,此“凍梨”非彼“凍梨”
記者花費34.5元購買了兩個“凍梨”回家后發現,這些“凍梨”切開之后,呈現出白色緊實的新鮮果肉,吃起來又脆又甜,但看起來與網上很火的凍梨不一樣。在室內常溫放置幾小時后,“凍梨”上的“霜”并未消散。
記者從商販處買回的“凍梨”切開后的樣子
在小紅書上,有不少成都市民發帖,稱在街頭遇到了北方“凍梨”,價格大多為15元/斤,有的25元/斤。也有網友表示這吃起來不是凍梨口感,且表面白色的“霜”是由顏料涂抹而成,貨不對板。
網友發帖吐槽買到假凍梨
12月17日,記者聯系到了哈爾濱市某漿果合作社主理人李倩,她看過照片后告訴記者,圖中的梨品種是藏烏梨,屬于鮮梨,而非凍梨。
李倩告訴記者,凍梨解凍后捏起來是軟的。
李倩說,凍梨并非單指梨的一個品種,很多品種的梨都可以制作成凍梨,根據品種和品相不同,價格也不一樣。“之所以叫凍梨,首先就一定是冷凍的,在常溫下,凍梨融化是很快的,會出汁水,會軟,冷凍狀態下是像石頭一樣的。”記者看到,李倩主頁售賣的凍蘋果梨價格是15元/斤。
李倩展示自家凍梨切開后的樣子
此外,記者還聯系到了成都一家賣藏烏梨的商家,店員阿鑫看了照片后告訴記者,這是藏烏梨,產自西藏雪域,和黑蘋果是一個產地。“凍梨吃的是汁水,藏烏梨吃的是果肉。”阿鑫說,他們的藏烏梨零售價也是15元/斤。
盒馬成都區域相關人士介紹,藏烏梨產地西藏,和其他梨相比外皮呈烏黑色,屬于高原地區培育出來的新品種,之前因為產量小局限于西藏地區,去年開始量產在市面上流動。
原因追溯:
“爾濱熱”帶火了北方特產
記者走訪時了解到,不少顧客看到黑色的梨,第一時間都會詢問是否為凍梨,在得到商家肯定答復后,才挑選購買。
調查發現,藏烏梨在網上的售價每斤在15元到20元不等,網上的凍梨價格每斤在4元到20元不等。藏烏梨的價格并不比凍梨低,且獨具風味,完全不需要化身凍梨去包裝自己,為何商販只宣傳售賣的是凍梨?
網友發帖稱遇到凍梨騙局
今年年初,“爾濱熱”成為新時代的東北現象,冰雪經濟火爆,吸引了大量的游客。同時,東北的特產也開始出圈,包括凍梨在內的東北產品熱銷,成為南方“小土豆”們了解東北的一個窗口。
記者搜索了微博指數和百度指數,把“凍梨”和“藏烏梨”的相關數據情況進行了對比。在微博指數中,近30天內,凍梨的閱讀量達到了4900.7萬,討論量為21.5萬,而藏烏梨數據總覽未達到顯示標準。百度搜索上,凍梨30天內的搜索指數在1000以上,且不斷上升,藏烏梨同樣未達標準。此外,記者在抖音指數上發現與前兩個搜索相同的情況,且凍梨的熱度與哈爾濱的搜索熱度走向基本一致。
凍梨和藏烏梨微博搜索對比
“因為南方朋友好奇凍梨口味和樣子,所以有些商販碰瓷。去年也有河南的顧客反映買到假的凍梨,所以大家在買的時候可以在網上先了解一下凍梨,再去購買。”李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