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業園區作為實體經濟的重要承載主體,是推動產業創新發展的主要引擎、主要陣地。12月18日,紅星新聞記者從成都市現代產業發展促進中心獲悉,《成都市產業園區“園區優化強承載攻堅”行動方案》已于近日印發。成都將聚焦加快建設產業特色鮮明、“四鏈”深度融合、競爭能力突出、運行機制高效的現代化專業化特色化產業園區,建立健全國家級、省級、市級有機銜接的產業園區體系,優化園區空間布局、功能定位、產業結構,提質園區基礎設施、公服配套、風貌形象,推動實現“特色立園”,推進生產服務優質、生活配套便利、生態環境優美,提升產業園區綜合承載能力。

  ▲新川創新科技園

  構建“3+22+N”產業園區體系

  “一園區、一規劃”

  備受關注的“3+22+N”產業園區體系正式出爐。《行動方案》明確,成都將優化產業園區梯度布局體系,以發展制造業、生產性服務業為主的園區整合納入國家級、省級開發區,以發展商務商貿、文化旅游、農業為主的園區設置為市級園區,全市構建“3+22+N”產業園區體系,并進一步優化調整全市產業園區空間地理布局,精準劃定產業園區空間邊界。

  對標對表國際國內一流園區,成都將編制《產業園區五年發展規劃》,繪制產業圖譜,提出發展目標和實施路徑,實現“一園區、一規劃”。為實現產業園區高質量發展的智慧化,產業園區將圍繞“四鏈”融合發展、“鎮園之寶”引培、招商引資促進、園區服務保障等核心工作,搭建通用數據底座。

  ▲白鷺灣科技生態園二期效果圖

  強化“硬支撐”

  供地、能源、交通、物流均有保障

  園區如何成為孕育企業的沃土?解企業所需、答企業所疑是基礎保障。《行動方案》從供地、能源、交通、物流等方面提供充分支持,滿足企業發展需要。

  強化產業園區用地供給保障。《行動方案》明確,實現工業用地100%“標準地”出讓,開展存量低效工業用地清理整治行動,提高產業園區使用存量用地比重。

  優化產業園區能源保障服務。《行動方案》明確,建立重大產業項目能源建設保障服務工作機制,“一園一策”制定產業園區能源電力保障方案,加快推進電網項目建設,推廣多形式用能、節能舉措,降低企業用能成本。

  完善產業園區交通基礎設施。《行動方案》明確,加快建設功能性、引領性、支撐性交通項目,提質產業園區公共交通服務,提升園區交通便利性,力爭實現城市新區、中心城區產業園區軌道交通全連通(含鐵路公交化)。

  建強產業園區現代物流體系。《行動方案》明確,構建以“國際航空+成渝世界級機場群”“中歐班列+西部陸海新通道”為核心的立體開放通道網絡,加強出口運力保障,優化與電子信息、醫藥健康、汽車制造等產業流通需求相適配的專業化物流服務。

  提升產業園區信息基礎設施。《行動方案》明確,持續推動國家級互聯網骨干直連點帶寬升級擴容,加快推進IPv6規模應用,深化“5G+千兆寬帶”為代表的網絡基礎設施建設,建設一批“智慧園區”。提升多元算力供給能力,加快構建“23+N”數據要素服務站體系。

  ▲成都市龍泉驛區一汽大眾汽車廠

  提升“軟實力”

  住房教育醫療資源留住人才

  園區如何讓人城產共融?《行動方案》從住房、教育、醫療、環境等方面發力,打開高質量發展新空間。

  提升產業園區住房保障水平。成都將加強產業園區人才安居服務,按需規劃布局建設人才公寓,有序推進人才公寓項目建設。加大產業園區保障性租賃住房供給,提供住房公積金租房、購房相關支持,多元保障人才住房需求。

  提升優質教育資源集聚水平。成都將建設一批服務園區的教育設施,引導重點園區鏈上企業與市屬高職院校開展合作共建,深入推進“園中校”“校中廠”辦學模式。推動市屬高職院校聯合在蓉本科院校、優質企業打造產教融合實踐中心,聯合開展現場工程師、“訂單班”、現代學徒制等“雙元制”人才培養。

  提升優質醫療資源集聚水平。成都將針對性配置綜合醫院、專科醫院、基層醫療機構、公共衛生機構等多層次醫療衛生服務資源,加快推進醫療資源項目建設。對園區中小微型企業進行職業健康幫扶。圍繞園區需要健全普惠優先的托育服務體系。

  提升公園城市園區風貌水平。成都將以產業園區為載體建設公園城市小尺度示范區,推進園區綠道、“小微綠地”“金角銀邊”場景建設,各園區合理增設配套設施,加強與園區周邊各級綠道的連通,引導各類綠色空間要素聚集與分布。

  提升園區綠色低碳發展水平。成都將推進園區內部道路、給排水、污水處理、垃圾處理等基礎設施配套項目建設。推進“無廢工業園區”“無廢工廠”建設。開展產業園區減污降碳環境綜合治理,推進產業園區揮發性有機物電子圍欄建設,提升重點產業園區揮發性有機物監測能力。

  紅星新聞記者 鐘茜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