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記者 陳昊 成都觀察 楊柳 文/圖/視頻

  彭躍站在田坎上,看著地里掛滿枝頭的耙耙柑,臉上泛起笑容。

  “家里種了20畝耙耙柑,已經預訂一空。”彭躍是蒲江縣大興鎮水口村村民,他家今年預計收獲10萬斤耙耙柑,采購價較去年上漲30%左右。“耙耙柑剛上市,可以預計今年是個豐收年。”

  彭躍(左)采摘耙耙柑。

  蒲江是成都耙耙柑主產區,目前種植面積達35萬畝,今年產量預計約80萬噸,同比有微小增幅。因天氣原因,今年蒲江耙耙柑大量上市期“遲到”10天左右,但采購價大幅上漲。

  上市時間推遲,為何價更高?1月21日,四川在線記者走進蒲江縣田間地頭,探尋耙耙柑“高價”暢銷的秘訣。

  田間采購現場。

  為啥賣得好?

  右手拿起網套,左手抓起一個耙耙柑,在右手上一“蹭”,包裝工魏永菊熟練地給一個耙耙柑套上防撞網套。在位于蒲江縣大興鎮王店村的四川甜甜圈柑橘加工中心里,魏永菊一天下來,要給數千個耙耙柑“穿上外衣”。

  四川甜甜圈柑橘加工中心,包裝工人正在工作。

  稱重分級、去袋、剪枝、上網套、裝箱……加工中心里100余名工人忙個不停。“從1月15日開始,每天進貨都在10萬斤以上,我們主要銷往北京、上海、西安等城市的商超。”該加工中心負責人王志武邊說邊指揮著入場的貨車:“去年采銷1000萬斤蒲江耙耙柑,今年行情好,要增加到1500萬斤。”

  剛采下的耙耙柑。

  水口村黨總支紀檢委員李輝同樣感受到市場的火熱:“很多采購商主動對接農戶,但有些農戶遲遲不簽訂單,他們在觀望,可能春節前后采購價還會迎來一波上漲。”

  市場火熱折射出蒲江多方拓展銷路的提前謀劃。去年12月13日,2024首屆中國耙耙柑大會在蒲江舉行,國內耙耙柑產業上下游供應鏈、采購渠道商以及蒲江當地種植大戶、合作社等,圍繞耙耙柑產業發展、市場行情等展開交流對接。今年1月3日,蒲江舉辦2025萬果博覽薈(中國·蒲江)果品交易會,國內外80余家水果采購商、供應商等企業參展,簽訂一攬子產銷合作協議,各地采購商當天即采購蒲江晚熟柑橘上萬噸。“兩場對接會都在耙耙柑上市前舉行,就是為了讓更多人了解蒲江耙耙柑,進一步拓展銷售渠道。”成都蒲江產業投資集團有限公司副總經理孫云說。

  品牌賦能,助力高品質耙耙柑賣出好價格。2020年,“蒲江耙耙柑”成功注冊地理標志證明商標,品牌價值大幅提升,市場認可度也更高,已出口至加拿大、新加坡、俄羅斯、泰國等10余個國家。“目前,蒲江正推進‘長秋禪橘’‘百年貢果’等綠色種植和品牌運營,爭取打造出更多優勢產品。”孫云說。

  用什么支撐火熱的市場?

  1月21日一早,一輛核載8噸的貨車就開進彭躍家的地頭,10余名工人背著背簍,采下一個個如拳頭大小的耙耙柑。四川在線記者跟隨彭躍輕快的腳步來到田間,采訪還沒開始,他就連續接到幾個采購商的電話。“才上市沒幾天,他們都是訂了貨的,問的問題也是同一個:哪天可以來采摘?”

  每年12月底至次年3月,是蒲江耙耙柑的成熟季。“原本應在1月初大量上市,因為去年秋季雨水多、光照少等原因,今年耙耙柑上市時間推遲到1月15日左右。”蒲江縣農業農村局“兩個替代”工作負責人杜濟錦告訴四川在線記者,在上市時間推遲、產量同比有微小增長的同時,價格卻大幅上漲,“去年全縣平均采購價約為每斤3.1元,今年預計超過4元。”

  四川甜甜圈柑橘加工中心,工人正在裝貨。

  耙耙柑“賣得好”品質很重要。在杜濟錦看來,市場行情上漲和蒲江縣近年來持續實施“兩個替代”(有機肥替代化肥,綠色防控替代化學防治)工程有很大關系。

  在水口村田間密密麻麻的耙耙柑樹上,誘蠅球、殺蟲燈等很常見:“春夏季還實施捕食螨、瓢蟲等生物防治,進一步提升綠色防控水平。”杜濟錦說,以有機肥替代化肥則使土壤有機質增加、土壤容重減小,土壤微生物越來越豐富。“相對于傳統種植,實施‘兩個替代’的特色水果,其果重、可溶性固形物、花青素等各項參數均占優。”

  今年,蒲江“兩個替代”示范基地從去年的92個增至103個,蒲江春見(耙耙柑)也于去年獲得中國電子節能技術協會頒發的碳標簽評價證書,繼蒲江愛媛橙獲全國橙類水果“首個碳標簽”認證后,成為四川第二個“碳標簽”橙類水果。“從目前市場終端數據來看,‘碳標簽’耙耙柑銷價比同品質耙耙柑高出約10%。”孫云介紹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