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付江 記者 祖明遠)1月7日上午,為了接放寒假的女兒,家住在綿陽市游仙區的覃女士上午10點左右就駕車出門來到教育園區。因為教育園區的交通組織有了新變化,她提前通知女兒在校門口等待,從天生橋進入園區后,繞了一圈接上女兒,然后出了園區,整個過程用時不到半個小時。

  “以前來接孩子,要提前幾個小時來找車位,接上孩子又要花至少兩個小時的時間才出得去?!瘪扛嬖V記者,2年前女兒來到綿陽外國語實驗學校就讀,每次放假對于家長來說都是一件“腦殼痛”的事?!靶熊囯y、停車難,接送孩子要費上半天的功夫?!?/p>

整治前圖片整治前圖片
整治后圖片整治后圖片

  雙向道路改為單循環

  車輛“進得去”也能“出得來”

  綿陽作為教育大市,吸引了川內外的莘莘學子來此求學。而教育園區內有著綿陽外國語實驗學校、綿陽中學實驗學校、南山中學實驗學校、四川中醫藥高等專科學校等9所學校,涵蓋小學、初中、高中和大學。整個園區里的師生超過10萬人。

  “雖然現在已經實行錯時錯峰放學了,但每逢周末、節假日、開學、招生等時段,區域內通行的機動車都會超過兩萬輛,壓力巨大?!睋d陽市交警直屬二大隊五中隊中隊長鄒揚介紹,由于該區域內的停車位非常稀缺,再加上公交體系不完善等原因,車輛亂停亂放現象普遍,車子“進得去出不來”的尷尬時常發生。有時候車輛由于沒有找到停車位,就二排停車,這樣里面的車就必須等外面的車主回來才有辦法移動,造成了不必要的擁堵。

  “許多家長對教育園區的交通問題頗有怨言,經常打電話、寫信向市長熱線、學校、交警部門反映和投訴。”鄒揚告訴記者,雖然對教育園區的交通進行過多次規劃和調整,但一直沒有真正從根本解決問題。每逢高峰時期,教育園區的交通又陷入“癱瘓”的境地。

  2019年9月,經過交警部門的前期訪、勘查,大隊決定對教育園區實行單循環方式通行,即從九洲大道→教育路→教育中路→教育南路,以此減少相向和支路車流影響。

  學校門口的道路由雙向變單向,僅僅是提高了道路的通行效率。為了配合單循環交通組織,每個學校的門口都增設了電子警察監控,抓拍線外停車、二排停車、公交站臺停車、禁停路段停車、黃色網狀線停車等交通違法行為,起到一定的監督作用。

  新增停車位

  減少路面擁堵

  教育園區的停車問題不解決,車輛還是會面臨“出不去”的難題。路邊的停車位固然有限,怎樣利用現有資源來增加停車位呢?

  綿陽市交警部門與園區內學校多次溝通后,決定開發校內停車位,滿足教師、職工的停車需求。

  “我們學校原先僅有280多個車位,現在經過充分挖掘之后現在有350個車位了,能夠滿足學校教職工的停車需求?!本d陽市外國語實驗學校副校長唐俊鋒告訴記者,在交警部門的幫助下,學校新挖掘出了70多個車位,周邊其他學校也跟他們一樣,在校內新增了不少車位。

  教職工的停車問題解決了, 交警部門又與社區溝通,利用社區停車資源,在教育路、教育中路、教育南路新增停車泊位……到目前,整個教育園區共有對外開放車位6000余個,基本能夠滿足車輛停放。

  經過一段時間的試運行,教育園區車輛亂停亂放的現象已經減少許多,“里三層外三層”停車的現象已經不見了,家長們都有序的停放在車位上?!半m然單循環多繞了點路,但是時間上至少要節約一半,而且基本上不會堵車。”南山中學實驗學校學生家長陳建如是說。

  圖片由綿陽市交警直屬二大隊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