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旅游線路重點建設

  “此次《試行辦法》的出臺,將進一步規范旅游廁所建設管理。”省文旅廳公共服務處表示,2020年是我省“廁所革命”“三年行動計劃”的收官之年,《試行辦法》的出臺既有利于提升旅游公共服務水平,較好地滿足游客和居民需求,也有助于推動“小廁所”成就“大文明”。

  哪些算是旅游廁所?重點“革命”區域在哪里?記者梳理發現,《試行辦法》對旅游廁所定義、規劃建設、驗收評級、管理維護、督查考評等進行了明確規定,并提出建立全省旅游廁所建設管理“十大機制”。《試行辦法》特別明確,向公眾免費開放,在旅游景區、生態旅游度假區、旅游線路沿線、交通集散點、鄉村旅游點、旅游餐館、旅游娛樂場所、旅游街區及其他旅游活動場所的公共廁所,都算旅游廁所。而九寨溝旅游環線、317國道、318國道等備受自駕愛好者青睞的重點旅游線路沿線,以及全域旅游示范區、天府旅游名縣、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縣等區域內的旅游廁所要重點建設。

  如今,游客對出行時的如廁體驗也非常在意,甚至將其作為衡量旅程質量高低的影響因素之一。那么,廁所如何做到不“丑”也不臭?在川旅游遇到的高原“如廁難”問題又如何解決?《試行辦法》指出,旅游廁所的建設既要注重對文物古跡、自然環境和景觀景點的保護,也要兼顧實用性與美觀性,體現地域文化特色和城市品質,建筑風格、色調等方面應與周邊環境有機融合、相融相生;并且鼓勵研究適用于成都平原地區、三州高原地區、盆周山地丘陵地區的旅游廁所新工藝、新技術、新設備、新材料,推進生態技術應用;高原高寒地區應采取有效措施解決冬季旅游廁所防凍和沖水問題,以此促進旅游廁所“顏值”提升,進一步解決游客所遇的實際問題。

  據了解,我省旅游廁所還將推行“一廁一碼”管理,統一公示信息,一個二維碼將包含信息查詢、意見反饋等功能,游客如廁更加便利;還會將旅游廁所督查考評結果納入天府旅游名縣、公共文化示范縣、文旅特色小鎮等重大文旅項目評定和復核指標。

  □本報記者楊藝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