船房對面正在拆遷,一個商業小區即將從這里拔地而起。船房對面正在拆遷,一個商業小區即將從這里拔地而起。

  長江里的魚越來越少

  王天榮說,他們的父輩靠捕魚為生,他從小跟父母在長江里來來去去,長大后也繼承了父輩的事業,繼續捕魚。但他的兒子長大后,選擇了另謀生路。

  他說,兒子跟他一起出去捕了幾次魚之后,覺得長江里已經沒有多少魚可撈了。除了過度捕撈,非法電魚、網魚也給長江水生物種群帶來巨大影響,產量越來越越少。王天榮的兒子最終選擇去成都學開挖機了。如今看來,他當初這個選擇是正確的。

  這10多年來,長江里漁業資源的情況早就從他的漁網里反映出來了。以往,一網撒下去再收上來,收獲二三十斤魚很常見,很多時候甚至更多,但是這些年,通常整晚布網,第二天早上收起來,只能收獲幾斤魚。甚至很多時候一網扯上來,不見一條魚,只見垃圾。

  與此同時,這些年長江生態環境保護問題,不斷在網絡、電視上出現。特別是2017年開始,休漁期從以前的三個月延長至四個月。那時候,他就隱約感到,他們這個行業快到頭了。全面禁漁的通知出來之后,他們只是感到,“靴子”終于落地了。

  與王天榮一樣感受的,不僅有漁民,還有常年在長江邊釣魚的人。2019年12月31日,澎湃新聞記者在江邊遇到垂釣者魏功理,他出生瀘州境內,靠近長江的另一個重要支流——赤水河,他從10來歲就開始釣魚,現在已經48歲了。只要沒有特殊事情,每天雷打不動垂釣2小時。

  澎湃新聞注意到,魏功理這天下午連裝魚的工具都沒拿出來。他說,兩周了,他還沒有釣到一條可以帶走的魚。前幾天一條小鯉魚上鉤之后,他放回了江里。他說,釣魚也有規矩,不能大小通吃,趕盡殺絕。另外,要把自己產生的垃圾帶走,他不僅帶走自己的垃圾,還要將別人丟下的垃圾順便帶走。

  魚越來越少,是長江上捕魚人和釣魚人的共識。魏功理指著江水里幾塊被綠色的青苔包裹的石頭說,以前是看不到這么多青苔、綠藻的,有一種魚專門吃這個,現在這種魚他已經幾年沒有見到了。

  另外,以前江里這種石頭都是光光的,因為魚經常成群結隊地出來,石頭上全被魚擦得光溜溜的。那時候,站在江邊,時常能看到成群結隊的魚在江里游弋,密密麻麻一大片。

  魏功理說,現在江面上清凈了,但是他又擔心全面禁漁之后,他這樣休閑性垂釣的也要被禁。赤水河兩年前就宣布休漁十年,但允許三根桿以內的“休閑性垂釣”,而長江流域才開始全面禁漁,他期待這樣的規定細則也能早點出臺。

  不過,王天榮則認為,既然全面禁漁了,最好是釣魚也一起禁了。“瀘州長江兩岸每天起碼幾千人垂釣,現在釣魚工具越來越先進,這對整個長江漁業生態的影響不比捕魚的小。”他說。

 王天榮10多年前用過的一艘漁船,如今也變成一堆朽木。 王天榮10多年前用過的一艘漁船,如今也變成一堆朽木。

  保護長江,捕魚人變身護魚人

  王彪今年才30歲,可能是瀘州長江里最年輕的漁民。他和哥哥初中畢業就開始跟著父母捕魚。與其他漁民不一樣的是,他家本來是四川資陽的,父親和爺爺原本都是沱江上的漁民。

  20多年前,有親戚在瀘州,給他父親建議到瀘州長江捕魚,于是父親王春華帶著老婆到了瀘州,辦理漁船手續,從沱江漁民變成了長江漁民。“長江里的魚更豐富,品種更多,銷路更好。”他說。

  王彪和哥哥初中畢業之前,都在資陽老家,由爺爺帶著,從小在沱江里釣魚、捕魚。初中畢業后,兄弟兩人也到瀘州跟著父母一起捕魚,吃住都在江上,轉眼間,他們已經在長江里以漁為生10多年了。

  現在,他家的幾艘漁船都已經破解了,當地政府要求他們先處理漁船,后面再說船房的事。因此,他的父母和哥哥還在江上住船房。他家的船房停靠在瀘州城區飛機壩碼頭對岸,岸邊以前的老舊廠房正在拆遷,很快這里將建設高檔小區。但他們還不清楚什么時候告別船房上岸生活。

  王春華的船房,由10余艘大大小小的船舶連成片,停靠在江邊。上面和陸地上的房子一樣,電視、洗衣機、冰箱空調一應俱全。除王彪前幾年在瀘州買房上了岸外,父母和哥哥、侄兒們現在都還在船上住。

  這幾年,王彪都在當地漁政部門協助漁政執法,他常年在江上捕魚,對江里的情況非常熟悉,當地漁政部門聘請他協助處置禁漁期違法布網、捕魚的情況。因為江里什么地方有暗網,他這樣的漁民一看便知,漁政部門需要借助他們這種專業能力,進行江上執法巡查。

  全面禁漁之后,漁政執法力度將會進一步加強,王彪也不再捕魚了,開始專職協助漁政部門從事護魚工作。他說,他這也算是轉產重新就業了,而且這個工作有意義。

  王彪雖然只有初中文化,但很關注生態環境保護。他說,新聞上看到海里鯨魚肚子里都是垃圾塑料,他覺得觸目驚心,聯想到自己經常一網打撈上來的也都是垃圾,他覺得長江生態保護已經刻不容緩。

  王彪說:“這些年,長江水看上去清亮了,但是只有我們漁民才知道水下到底是什么。”他的說法和王天榮一樣:“有時一網拉上來,什么垃圾都有,就是沒有魚。”他認為,這幾年長江里的魚還有一個變化,味道沒有以前好吃了。因為以前長江的水從雪山、高山上直接下來,到瀘州是渾濁、冰冷刺骨的,那時候長江里的魚味道比現在鮮嫩。

  據江陽區漁政執法人員羅小兵介紹,當地漁政部門正積極探索“護魚”制度,擬將一批有條件、有意愿的退捕漁民聘請為“巡江隊員”,此舉既可解決一部分漁民退捕轉產,又可補充地方護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