漁民上岸,漁具還在江里危害生靈

  2019年12月底,長江瀘州段的江面上已經告別喧囂,進入到漫長的禁漁期。江里已經看不到一艘漁船作業了。

  2020年1月2日,澎湃新聞記者跟隨瀘州市江陽區漁政執法船,進行了該區開年第一次夜間執法巡查。執法船晚上7點從城區碼頭出發,穿過瀘州城區,沿江上下往返80余公里,返航時已接近次日凌晨。

  為了不被非法捕撈者發現,執法快艇晚上巡查都不開燈??焱Оl出低沉的轟鳴,在湍急的江流里緩緩前行,浪一個接一個。數不清的石灘在夜幕籠罩的江面上,只是一道道黑影,初次參加這種巡邏的人難免緊張。

  駕駛員老宋是一位經驗豐富的老船工,熟悉瀘州長江航道水情,對每一處灘涂、暗礁都清清楚楚,所以,他可以不開燈,他憑著記憶和航標燈駕駛執法艇。

  王彪參與了當晚的執法巡查,他坐在快艇的副駕駛位,負責監視江面的情況,江陽區農業綜合執法大隊長胡忠、漁政執法人員羅小兵坐后排,從各個角度搜索江面上的一切異動。

  當晚巡邏結束,已經接近次日凌晨。在江面上沒有發現非法捕撈的漁船。但清理了三副地龍網,從里面救出了一條野生鯰魚。遺憾的是,有幾條魚被困在地龍網里太久,已經死去,只剩下骨頭。羅小兵說,漁船拆除了,漁民上岸了,但他們留在江里的大量漁網、漁具依然在威脅長江水生物的生命。清網是他們下一步要做的事情,工作量非常大。

  胡忠說,這一夜的巡邏結果說明瀘州的禁漁工作做得還是比較到位,但不敢掉以輕心,畢竟目前是捕魚淡季,開春以后,護魚工作難度會增加許多。

  羅小兵表示,江陽區禁漁水域岸線長達122公里,執法任務較重,但目前執法力量非常有限;另外對于垂釣的人,如何區分“休閑垂釣”、“生產性垂釣”,還需要地方政府予以明確規定。

  長江禁漁,政府提前兩年預警

  王天榮說,他們很早就知道長江會全面禁漁,所以真正禁漁的時候,這里的漁民都不感到意外。江陽區鄰玉街道一位副主任接受澎湃新聞采訪時證實,實際上,當地對漁民轉產上岸的工作,應該說一兩年前就啟動了。

  這位負責人說,國家層面還在征求意見的時候,他們就利用安全教育、開會培訓以及漁船年檢的時候就給漁民提前“吹風”說:“你們要有思想準備,今年干了明年可能就不能干了哦?!边@效果非常好,真正國家一聲令下,要求全面禁漁的時候,當地的漁民沒人覺得太突然,或不理解。唯一關心的是,漁船補償多少。

  因此,在當地政府要求2019年12月19日對所有漁船進行破解處置的時候,持有合法手續的漁船就全部集中處理了。但還有部分沒有合法手續的漁船,因為涉及是否給予補償的問題,目前一部分還在停在江里,但都沒捕魚了。這是政府的下一步工作。

  這位副主任說,在處置過程中,他們街道的幾十艘漁船,只有一個船主提出異議,稱自己的船是鋁合金,造價高,需要更多補償,但最終很快就協商處理好了。

  接著就是漁民上岸轉產的工作,當地酒廠比較多,很多漁民還自己開有餐館,雖然街道通知了每位漁民參加職業技能培訓重新上崗,但是很多人實際上已經有事做了,真正前來參加培訓的也不多,所以,到目前為止,整個漁民退捕轉產工作,在當地都還算順利。

  瀘州市委宣傳部向澎湃新聞提供的數據顯示:目前,瀘州市涉及的退捕漁民轉產共計760余戶。根據當地長江重點水域禁捕補償實施方案,禁漁期間,各區縣均按照漁船核定標準,進行臨時生活補助。同時,根據退捕漁民意愿,有計劃有針對性開展各種技能培訓,加強就業、創業執導以及跟蹤服務,并對創業資金困難的,按照創業擔保貸款政策予以支持,各區縣根據實際情況,適當增加補助內容。

  四川位于長江上游,水系發達,河流眾多,整個區域的禁漁捕撈工作對長江生態修復尤為關鍵。全省涉及長江水系的退捕轉產工作任務非常繁重。

  據四川省水產局漁政處副處長朱曉偉介紹,四川省到目前為止,待退捕漁船有10145艘。其中,保護區退捕漁船3199艘、漁民6300余人;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退捕漁船2752艘、漁民5400余人,其他水域退捕漁船4194艘、漁民8400余人。目前全省已落實9567萬獎補資金,中央已下達的三批禁捕獎補資金共4.28億元,目前,根據資金使用原則,已撥付到有退捕任務的市、縣。

  2019年,全省計劃完成退捕漁船6470艘,其中保護區3199艘,非保護區3271艘。截至2019年12月底,已完水生生物保護區內3199艘漁船的退捕任務,非保護區內漁船完成退捕2544艘,總計5743艘,實現轉產人數7238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