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新聞記者 胥輝

這一天來得并不突然。兩年前,四川瀘州漁民王天榮就聽說長江要禁漁了,如今“靴子”終于落地。他“轉身”走進酒廠,成了一名釀酒工人。
2020年的元旦,瀘州市長江邊一家酒廠釀酒車間里,王天榮用鐵鍬、鐵耙不斷翻轉剛出蒸爐的酒糟,整個車間熱氣騰騰,酒香四溢。他說,早就想到長江會有全面禁漁的這一天,因為江里的魚真的越來越少了。
2019年初,生態環境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印發的《長江保護修復攻堅戰行動計劃》提出,到2020年底,長江流域水質優良的國控斷面比例要達到85%以上。
根據部署,2019年底以前,長江水生物保護區漁民退捕,全面禁止生產性捕撈。2020年1月7日,澎湃新聞(www.thepaper.cn)從四川省農業農村廳水產局獲悉,四川省目前待退捕漁船總共10145艘。其中,長江干流和重要支流退捕漁船2752艘、漁民5400余人。
僅瀘州市,像王天榮就這樣的上岸的漁民就有1382人。
王天榮說,作為漁民,他非常理解國家的禁漁政策,因為長江生態環境這些年的變化他們是有切身體會的,“為了子孫后代還能吃上長江魚,我們這代人必須作出犧牲”。
澎湃新聞注意到,由于瀘州當地很多漁民都會釀酒,相比于別的地方,這里的漁民對轉產上岸并沒有太多的糾結與迷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