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四川在線消息(曾永強 記者 魏馮)“如果區上沒有搞漠視侵害群眾利益整治,我會一直被蒙在鼓里!”1月14日,瀘州市龍馬潭區紅星街道居民喻紅坦言,直到前不久收到瀘州龍馬潭區某專科醫院通知,才知道此前針灸理療的費用被擅自“提高”147元。
去年,該院擅自提高中醫理療類、手術類醫療服務項目價格,項目價格提高數元至數十元不等,涉及1萬多人次,6萬余元,被區醫保局經網上審查發現后,區醫保綜合監管領導小組扣除該院誠信記分3分,并對醫院院長進行約談。
長期以來,誘導住院、重復收費、過度檢查、過度診療等醫療機構欺詐騙保行為,騙取了醫保基金,損害了患者利益。龍馬潭區為了保護了群眾利益,整治醫療亂象,在全區醫藥機構推行誠信記分制度,這個制度到底是怎么一回事?
原來,2019年5月,該區就創新推出該制度,具體針對醫療機構和零售藥店兩類主體的誠信違規程度,分“輕微”、“一般”、“較重”、“嚴重”四個檔次,按1分、3分、6分、12分記分,將每年的記分結果,和每個定點醫藥機構的切身利益緊密相連的指標——定點授權、總控費用、門診特殊疾病端口等進行掛鉤運用。
具體來說,失信懲戒制和守信激勵制并舉。視不良醫療行為類別和情形,分12分、6分、3分、1分四個檔次計入失信記分,采取提高次年總額控制費用、優先受理職工一類特殊疾病及異地聯網結算服務申請等方式激勵誠信單位,采取降低次年總額控制費、暫停或取消醫保定點資格等方式懲戒失信記分12分以上的單位,對嚴重失信行為,將相關責任主體納入失信聯合懲戒對象名單,實行聯合懲戒。
為確保記分結果權威,醫保誠信記分制推行多重會審制。由政府相關部門、定點醫藥機構、醫藥專家等組成的醫保失信認定委員會,邀請省、市、區醫療機構專家成立醫保失信認定專家庫,定期會審定點醫藥機構醫保失信行為;區紀委監委不定期會同醫保綜合監管領導小組開展醫保資金報銷核查,重點針對精準扶貧對象醫保資金報銷,通過電話抽查、資金比對等形式開展督查。
值得一提的是,為確保會審客觀、公正,龍馬潭區還建立“雙隨機+回避”機制,隨機抽取檢查人員和檢查機構,涉及本單位檢查時實行回避制;建立“雙盲會審”機制,即參加人員不預先通知、會審資料指列序號與情節,無具體醫藥機構名稱。
試點半年多以來,龍馬潭區共查處醫保失信機構104家,其中取消定點資格3家、暫停瀘州市聯網結算18家,追回基金83.2萬元,定點醫療機構住院費用、住院人次等違規率均大幅下降,“救命錢”得到了有效監管。去年底,該做法被瀘州、宜賓、自貢、內江四市政府評為“十大信用典型案例”,并在川南經濟區推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