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劉春華)2020年,四川省基本醫療保險將給參保群眾帶來哪些大禮包?記者從1月15日召開的全省醫保障工作會上了解到,在醫療價格調整機制、降低患者負擔、提高醫療保障水平和方便群眾就醫方面,我省將推出一系列扎實舉措。

  健全醫療服務價格調整機制。按照“總量控制、結構調整、有升有降、逐步到位”原則,探索建立我省醫療服務價格動態調整機制,重點提高診療、手術、護理、中醫等體現技術勞務價值的醫療服務價格,降低偏高的檢查檢驗費用,提高醫療服務收入占比。

  加快深化醫保支付方式改革。一是推進DRG收付費試點。今年在全省一半以上的市(州)開展DRG付費試點,并選擇具備條件的市(州)開展DRG病種收費試點,進一步降低參保人員個人負擔,提高醫保基金使用績效。二是推行點數法支付方式。將對單個醫院的簡單總額控制轉為對整個統籌地區的預算管理。三是規范全省醫保支付制度。出臺規范醫保付費工作指導性文件,推動各地進一步完善總額控制,綜合使用按病種、按床日、按人頭等付費方式,加快構建多元復合的醫保支付方式,降低按項目付費比重,讓更多基金“用在刀刃上”。

  健全更可持續醫保運行機制。一是全面做實市級統籌。按照基金統收統支、制度政策統一、管理服務一體的標準全面做實市級統籌,并探索在五大經濟區區域內實現醫保政策的統一。二是落實醫保待遇清單制度。嚴格執行國家醫保局《關于建立醫療保障待遇清單管理制度的意見》,要求各地不得再出臺超出清單范圍的政策;對以往出臺的與清單不符的政策按要求進行清理規范。三是持續加強醫保基金監管。指導成都等4個市(州)加快推進“兩試點一示范”建設,創造可復制、可推廣的基金監管經驗。常態化開展以醫療機構自查自糾為重點的打擊欺詐騙保專項治理工作,各統籌區對醫藥機構抽查比例不低于20%。進一步創新監管方式方法,深入推進飛行檢查,探索引入第三方參與監管,提升基金監管的管理運行質量。加大典型案件曝光力度,開展“打擊欺詐騙保維護基金安全”集中宣傳月活動,強化舉報線索督辦、落實舉報獎勵辦法,進一步營造社會共識,加強社會監督,彰顯打擊欺詐騙保的威懾力。建設醫保基金監管信用體系,完善聯合懲戒措施,構建基金監管長效機制。

  持續提高群眾醫療保障水平。一是完善居民醫保制度和大病保險制度。按照國家統一部署,進一步提高居民醫保人均財政補助標準,增強大病保險保障能力,同時,取消居民醫保個人賬戶,向門診統籌平穩過渡。二是發展更加健全的職工醫保制度。在全面推進生育保險和職工醫保合并實施工作基礎上,進一步做實做細“四統一、兩確保”,保障職工在生育期間的生育保險待遇。推進建立跨統籌區職工醫保個人賬戶家庭成員共濟機制,進一步用活個人賬戶沉淀基金。三是執行國家新版醫保藥品目錄。狠抓新版藥品目錄特別是談判藥品的掛網、報銷等工作,做好續約未成功藥品的用藥銜接。

  積極支持分級診療制度建設。一是支持緊密型醫共體發展。在全省選擇2至3個財務、信息、醫保結算實現一體化管理的醫共體,探索研究完善針對醫共體的“一個總額、一個協議、一套信息系統、一套監管考核體系”醫保一體化管理措施,暢通上下轉診渠道,真正做實分級診療。二是做實家庭醫生簽約服務。在全省開展醫共體醫保付費方式改革的地區,同步研究推出家庭醫生醫保簽約服務包,支持家庭醫生為簽約群眾提供健康管理、慢病跟蹤、用藥指導等服務。三是落實“互聯網+”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以公立醫療機構為重點,加快將依法合規、符合條件的“互聯網+”醫療服務納入現行醫療服務價格和醫保支付政策體系,并實行公平的線上、線下價格和支付政策,促進更多線下項目登陸線上,不斷提升和改善基層群眾就醫體驗。

  全面提升醫保公共服務能力。一是持續深化行風建設。全面實施“好差評”制度,開展行風建設專項評價并通報結果,建立健全行風建設長效機制。二是健全經辦服務體系。加快構建全省統一的醫保經辦管理體系,將醫保公共服務事項下沉到鄉鎮(街道)、村(社區),逐步實現省、市、縣、鄉鎮(街道)、村(社區)全覆蓋。推進醫保公共服務標準化、規范化,實施統一的醫保政務服務事項和辦事指南,全面實行基本醫保、大病保險、醫療救助“一站式”結算。推廣使用四川醫保手機APP,建成網上醫保經辦服務大廳,實現網上辦、馬上辦、一次辦。三是拓展異地就醫服務。繼續擴大省內及跨省異地就醫直接結算覆蓋范圍,實現省內異地就醫特殊藥品費用直接結算,年底前基本實現符合條件的跨省異地就醫患者在所有定點醫院住院能直接結算。適時開通西南片區跨省門診特殊疾病費用直接結算,方便群眾看病購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