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新木

  武漢大學區域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主任

  ●不管難易,交通同城化這項工作都應該給予最高的優先級

  臧文斌

  西南財經大學公共管理學院副院長

  ●借鑒長三角地區經驗設立這樣一個機構,由省級層面牽頭,組建同城化“領導小組+推進辦公室+專責小組”三級聯動協調架構

  再認識

  從“雙城經濟圈”看

  為什么我們需要成德眉資同城化

  記者: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提出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更強調中心城市的帶動作用。有觀點認為,做強雙核驅動成渝地區高質量發展的西端這一核,會更多指向成都市。

  湯繼強:這種理解不夠準確。成渝地區雙核驅動中的“雙核”,不能簡單理解為成都、重慶兩座城市,而要看作以中心城市和周邊區域共同形成的一個更大的經濟單元。

  具體到成都,加快成德眉資同城化,就有利于形成這樣的單元。如果單看成都和重慶兩座城市,我們會發現,無論經濟還是人口總量都是有差距的、不夠均衡,這顯然不利于“雙核驅動”。而如果將成德眉資視作一個經濟單元的話,人口和經濟規模都和重慶大體相當,更有利于統籌協作。從成德眉資內部看,同城化發展也是一個多方共贏的過程,一方面讓德眉資3市接受中心城市的輻射帶動,另一方面也以柔性方式突破行政邊界的“鐵桶”,在事實上擴展了成都市的經濟施展半徑。

  伍新木:推動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背后也有成渝地區的現實情況。

  具體到區域內部,成都和重慶在成渝地區是“雙核獨大”,但其實和沿海地區城市群的中心城市相比,實力還是有差距,對內是獨大,對外不夠大。兩個城市自身還需要進一步提高整合能力,進一步做強中心城市。而成德眉資同城化發展,就是讓成都“吃飽”的舉措之一。否則過早談帶動輻射,結果只能是“帶不動”。

  記者:此前我省提出推動成都平原經濟區一體化發展。怎么理解“一體化”和“同城化”的區別?

  陳耀:可以把它們理解為都在追求區域協同發展,但程度有所差異。一體化發展最終會指向同城化發展,但不是所有地區都能實現同城化——它需要一定的條件和發展基礎。像廣州和佛山最近就提出要編制廣佛同城化的“十四五”發展規劃。他們為什么能實現同城化?就是因為有基礎,產業聯系緊密,空間距離也很近。回過頭看成德眉資,顯然也有類似的同城化發展條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