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見聞)綠皮“慢火車”穿行大涼山:助彝區民眾聯通世界

  中新社四川涼山1月20日電 題:綠皮“慢火車”穿行大涼山:助彝區民眾聯通世界

  作者 岳依桐 湯雁

  “春節要到了,媽媽說成績好就給我買新衣服。”清晨,13歲的彝族少年阿福金都坐上5633次列車,心情有些忐忑。此行,他和媽媽要去位于冕寧縣城的學校領期末成績通知書。

  
  “山里的孩子出去讀書基本都坐這班車。”5633次列車列車長熊剛說,每逢周末,就有不少學生娃乘車,在車上寫作業、背課文。“車廂里都是讀書聲和笑聲,很溫馨。”  嘹亮的汽笛聲響起,5633次列車滿載當地居民和家禽、牲畜、農產品,緩緩駛出首發地四川省涼山彝族自治州越西縣普雄鎮。對于阿福金都來說,這輛平均時速不到40公里的綠皮“慢火車”,是求學路上不可取代的“校車”。

  從普雄開往攀枝花的5633次列車運行里程353公里,全程26站,其中21站位于涼山山區,平均每12分鐘便停靠到站一次,最低票價僅2元人民幣。列車上的彝族乘警路明剛將這列“慢火車”稱為大涼山深處的“公交車”。“不少人出行、做生意、讀書全靠它。”

  自1970年開行,5633次列車在大涼山腹地已穿行50載,運送旅客超千萬人次。雖然在“速度至上”的高鐵時代,它稍顯緩慢,但對于涼山彝區民眾來說,5633次列車是“扶貧車”“致富車”。

  開行10分鐘后,列車到達上普雄站。穿著傳統彝族服飾“擦爾瓦”、背著背簍的村民們有序排隊上車。熊剛和乘務員們站在車門前,幫乘客搬運攜帶的物品。春節前夕,平均每天有1300人乘車。

  在大家的幫助下,39歲的吉差妞妞將30只土雞安置在車廂前方,準備帶到西昌販賣。春節將至,雞肉需求量大增,價格也隨之上漲。吉差妞妞的雞被餐館悉數訂下,每兩天就要送一次貨,30只雞能賣近3000元。“火車這么方便,我多賺點錢,好給娃娃交學費。”

  5633次列車共13節車廂,其中6節都拆除了三分之一的座位。熊剛介紹,這是為了方便彝族民眾放置農產品、小型家禽等專門騰出的空間。針對牛、羊、豬等體型較大的牲畜,列車還專門空出一節車廂。“既保證了物品運輸,又讓大家坐得舒服。”

  尼苦偉古趕著10余頭山羊在尼波站上車,車門附近的乘客紛紛起身,抓住羊角,嫻熟自然地幫他把山羊趕到空車廂里。“這些羊要賣到西昌去,這幾天大家都在準備年貨,肉好賣得很。”

  “做這個生意已經3年了,全靠‘慢火車’。”安頓好山羊,擦了擦頭上的汗水,尼苦偉古告訴記者,如果雇貨運汽車拉羊,一趟運費都是好幾百元,但“慢火車”車票才幾元,大大降低了運輸成本。

  “從過去到現在,民眾的生活發生了巨大的變化。”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西昌車務段喜德站副站長羅玉貴在“慢火車”運行線路上工作了20余年。他說,以前民眾主要拉東西出去賣,現在則有越來越多人將自己買的東西拉回家。“車上經常看到冰箱、彩電、洗衣機等電器。”

  據了解,鼠年春節期間,中國共有81對“慢火車”持續運行。(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