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楊雪 攝影 吳楓

  從遼寧沈陽到四川巴中,開車30個小時,李飛帶著妻兒回到了家。2400公里的云和月,他們一路走,一路停,在貫穿中國東北和西南的幾條高速公路上,完成了2020年春節的遷徙。這是他的第十年,是他同路、同村鄰居李建一家的第27年,還是整個四川巴中柳林鎮鹽井村無數外出務工人員們的第無數年。

  回家,為了那一碗熱騰騰的牛肉火鍋,為了家中父母笑出無數褶子的臉,還為了一份割舍不下的懷鄉之情。巴中市120萬人,每年這個時候,從東北、江浙、海南等地,匆匆地往家里趕,星星點點,匯于一地。這一路疲憊而困倦,無甚新意又十分漫長——但即使如此,還是要回家。無論漂泊多遠,有一個地方總等待著他們回去,家人在哪里,家就在那里。

  一年一次,自駕回家

  李飛和李建約定出發的時間定在早上4點30分。1月12日上午4點,李飛和妻子、兒子就開始陸陸續續從家里往車上搬東西。回家的衣物、帶給家里人的年禮,全都密密匝匝打好了包裹,讓人無從窺視,最后搬上車的,是一箱12瓶紅牛飲料。

  “我們開始走了,你們在哪里?”兩人各自從家里出發,在高速路口碰面,握了握手,寒暄幾句,立刻上路。今天要走的路還很長,大家都不能耽擱。“說是結伴一起走,一般走著走著就散了。”李飛擰開車上的音樂,加滿了油,“有人跑得快點,有人慢點,這條路太長了,很容易就甩開距離。最后都是自己一輛車回去,路上能偶爾看到對方的車就算不錯了。”

  沈陽零下21度的黑夜里,車里暖氣呼呼吹著,車窗很快凝出了一層冰霜。月亮掛在頭頂,汽車上了京哈高速開始狂奔,沒多久,李飛的妻子和10歲的兒子,就慢慢地睡著了。

  “你什么時候來沈陽的?”“差不多10年了。”89年出生的李飛,笑起來露出一口牙,眼角全是笑紋,看上去卻不像剛滿30歲的樣子。

  他做建筑拆遷方面的活兒,剛到沈陽時,只有20出頭,相比四川的溫暖,冬天的沈陽讓他非常不適應。“凍得跳腳啊,知道不?”他說話已經有了東北味兒,襯著電臺里的《野狼Disco》,總讓人想起二人轉,“沒辦法啊,還不是只有挺著。不然咋滴?得賺錢啊。”

  他剛到沈陽時的“身價”是120元/天。在工地上賣力氣、做小工,啥活兒都干。現在,他剛注冊了自己的公司,也在沈陽買了房子,車換到第二輛,但是說起曾經吃過的苦,總會顧左右而言他地繞開去。

  從天黑開到天亮,早上8點30分,山海關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