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成都1月24日電 題:“一分錢”年飯吃出“家的味道”

  新華社記者吳曉穎

  大年三十清晨,淡淡薄霧籠罩著成都。來不及給妻兒做早飯,34歲的廚師李亮就匆匆出門了。今天他日程上的大事,是準備百人份的“一分錢”年飯。

  在李亮工作的四川大學,“一分錢”年飯的傳統已延續了5年。為讓留校學生春節期間感受到家的溫暖,學校規定,除夕全天、年初一至初二的中午和晚上,學生憑飯卡到食堂每餐只花一分錢,就能享受到豐盛的年飯。

  早上7點半,四川大學望江校區北園餐廳后廚一片繁忙,李亮已換上工作服和十多名同事一起包湯圓、煮餃子。準備好學生的早飯后,大廚們又忙著為午餐備菜。削土豆、腌五花肉、切魚塊……菜刀在菜板上下跳躍,響起富有節奏的切菜聲。

  每年年飯菜單不同。菜肴怎么搭配、怎樣讓學生吃得滿意,食堂提前做足了“功課”。“午飯、晚飯都是四葷兩素一湯,菜品每天不重樣。”李亮拿出今年春節期間的菜單:咸燒白、辣子雞、蒜泥白肉……花色品種,樣樣齊全。除了四川特色的傳統過年佳肴,還有清淡的上海本幫菜等多種口味的美食,“食材都是學校采購部統一配送的新鮮菜,保證食品安全”。

  中午11點半,懸掛著大紅中國結、貼著燙金福字的北園餐廳,陸續迎來了食客。四川大學電子信息學院研三學生楊云博要趕畢業論文,今年沒法回家過年。喝著蟲草花燉雞湯、吃著瓦塊魚、紅油雞塊,楊云博思念起在鄭州的父母:“每年家里年夜飯都少不了雞、魚,雖然今年春節沒能吃到‘媽媽的味道’,但食堂師傅們的手藝更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