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對病友們說,信心不能垮!”

  從1月11日到1月29日,18天,楊某經歷了人生中最艱難的一段時間。

  他是四川省首例被確診為輸入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也是我省第一個治愈出院患者。

  1月29日上午11時許,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隔離區,楊某辦理好出院手續。面對媒體的長槍短炮,楊某“愣”了一下,打趣道:“這么隆重?”記者們也笑了。

  “現在最想回家吃我媽做的紅燒肉!”楊某戴著口罩,穿著一件黑色羽絨服。看得出來,楊某狀態很好,這與10多天前的他判若兩人。

  武漢歸來 病魔突然襲來

  1月9日,楊某從武漢回到成都的家里。兩天之后因為發熱到成都市中西醫結合醫院就診。被醫院以疑似病例隔離留觀。“當時身體狀況非常糟糕,發熱,咳嗽,渾身難受。我隨后被送到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隔離病房治療。”楊某說,與他接觸的醫護人員都是全副武裝,甚至連他們的眼睛都看不到。當時的隔離區只有他一人。“那時候,真的有一種絕望的感覺。”

  1月21日,經國家衛健委疫情防控領導小組診斷專家組評估確認,楊某為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確診病例。

  而直到現在,楊某也不知道他究竟是如何被感染上的冠狀病毒。“剛進來的時候,第一次感覺到死亡離我如此之近,第一次做肺部CT,聽專家說病情很嚴重。”楊某說。

  住院治療 從絕望到希望

  住進隔離病房,楊某每天都被籠罩在消毒水之中。經過幾天治療后,他的精神狀態開始好轉,就不需要長時間輸液,有大把大把的時間要打發。“我每天想吃什么都可以告訴醫護人員,他們幫我把飯菜端到病房里。有一次我想吃水果,一個護士妹妹還專門從家里帶了些水果來。”

  除了休息,楊某大部分時間都通過手機了解信息,每天還跟家里人視頻聊聊天,交流信息。透過玻璃可以看到醫護人員忙碌的身影,每次到病房查房的時候,醫護人員也會告訴他,某某地方已經有被治愈的病例,讓他一定要充滿信心。

  隨著確診病員人數增加,原來住“單間”的他,被安排了一名病友,“至少有個說話的人了。”

  但是很長時間,楊某的情緒很低落,特別擔心身體會留下后遺癥。

  真正讓楊某看到希望,是在春節前做的一次核酸檢測。那幾天,楊某的癥狀有所緩解,精神狀態有所恢復。第一次核酸檢測已經轉為陰性,這就意味著其體內的冠狀病毒已經完全被殺滅。專家組成員激動地告訴他,如果第二次核酸檢測的情況依然樂觀,那大年三十之前他就能夠出院了。但是很遺憾,兩天之后的核酸檢測呈弱陽性,專家認為他還不具備治愈出院的指征,還需要繼續治療。

  這一等,就等到了1月29日。

  想對病友們說:信心不能垮

  出院這天,由于考慮到安全,楊某決定自己乘車回家,而沒有讓家里人來接他。楊某說,媽媽已經做好了紅燒肉等著他回家。

  楊某說,經歷了這一次“劫難”,他也算得上半個“專家”了,聽醫生說,他感染了冠狀病毒,體內在一定時間內會出現保護性抗體,但是并不代表會永久性地起到“保護作用”,如果今后病毒發生變異,或者即使是同類型的病毒,他也可能再次感染。而面對病毒,對于患者來說自身抵抗能力非常關鍵,醫生要做的,是通過藥物緩解癥狀,減少并發癥的發生。

  “所以,我想對病友們說,信心不能垮!”楊某說。(記者 李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