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1日,11時50分,國道318線天全段二郎山隧道口。上午9時至11時50分,將近2小時的時間,沒有一輛車駛出隧道口進入雅安地界。

  二郎山隧道建成通車以來,這樣的情況還是首次。

  距隧道口約200米,是二郎山“冬管站”,也是雅安最西端的疫情防控卡點——天全縣喇叭河鎮(zhèn)二郎山疫情防控卡點。在隧道出口不遠處,天全縣兩路派出所民警張華用標準的手勢指揮車輛接受疫情排查,舉起的左手就像一塊巨大的石頭將洞口牢牢封住,留下一段8600米阻斷新冠病毒的“時空隧道”。

  一首傳唱的歌

  如果不出現疫情,2020年的春節(jié),張華應該在貴州老家陪父母過。

  1月23日,臘月二十九。乘坐火車即將到達貴州老家,在火車即將到達終點站時,張華的電話響了起來。“還在火車上,接到單位的電話:要求立即歸隊。”張華說,當天乘坐D1855成都東到貴州從江,車還沒有進站電話就響了。    

  回到老家,張華立即購買了第二天返程的車票,和父母短暫相聚之后便匆匆忙忙返回了天全。1月25日,張華回到了工作崗位。

  二郎山“冬管站”,海拔2180多米,進入冬管以來80%的時間在下雪。“晚上零下2、3度,每天24小時值守。”卡點值班輔警袁嘉帥介紹,昨天(2月10日)從甘孜州方向過境車輛有29輛,勸返車輛2輛。

  早上9點開始,太陽越過了山頭照在卡點的板房上,房頂上的積雪開始融化,雪水沿著屋檐下如柱地往下流。

  冬管以來,卡點每天上午9點和下午4點各放一次車輛。

  22歲的袁嘉帥老家就在山下的新溝,母親一直在西藏打工,父親在天全縣城當保安。年前袁嘉帥的母親剛從西藏回來,還沒與母親見上面就到了卡點值班。

  “父母都在縣城,等防疫結束,想和家人重新吃一頓團年飯。”袁嘉帥說。

  在袁嘉帥的旁邊,來自天全縣運管所的何波在卡點已經值守了5天,由于受條件限制,卡點無法洗澡。“我們是7天一個班,這個地方不能洗澡,回去第一件事就是好好洗過澡。”何波說。

  何波68歲的父親身患多種疾病,何波的弟弟在外地上班,平時也很難照顧老人。年前,何波趕回漢源老家,準備帶患病的父親去醫(yī)院做手術,但沒想到遇到了疫情。

  “手術不大,推遲到疫情結束后才去做。”1月22日,天全縣首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出現以來,運管所向各大小路口派駐了工作人員值守。隨著疫情排查的不斷升級,二郎山疫情防控卡點也正式投入使用。“先是在其他地方駐守,2月7日開始就在這里值守。”  

  11時35分,張華開著警車引導過境車輛從新溝緩緩駛來,副駕駛位置上坐著的是兩路派出所副所長余周杰,他和張華一樣都是退伍軍人。同樣,也許是因為同在二郎山下的原因,他們都有一個共同的愛好——聽《歌唱二郎山》。      

  60多年前,《歌唱二郎山》像插上了翅膀,飛過二郎山,飛向祖國的山山水水,飛向每一處熱火朝天的建設工地。

  二呀么二郎山,哪怕你高萬丈,解放軍鐵打的漢,下決心堅如鋼……聽著《歌唱二郎山》激昂的旋律,余周杰和張華也僅不住哼唱起來。 

  “無論再難,我們一定要守好雅安西大門,守牢西部第一道防線。”余周杰說,他們將繼承發(fā)揚二郎山精神,用實際行動傳唱好《歌唱二郎山》。

  鑄牢三道防線

  2月9日,全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增確診病例19例,其中甘孜州6例;2月10日,全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增確診病例12例,其中甘孜州4例;2月11日,全省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新增確診病例19例,其中甘孜州9例……

  連續(xù)3天,甘孜州新增病例位居全省之首,確診病例達到36例,位居全省第二。

  “雅康高速各出口已經實行了嚴格管控,守住了二郎山就等于阻斷了甘孜州方向輸入性新冠肺炎病例進入雅安。”每天通過手機看著疫情通報,余周杰心里就會感到肩上的重擔越來越重,在8600多米外的二郎山隧道那頭,便是甘孜州的地界。“從對面方向過來的私家車,我們一律勸返。”

  張華的妻子是天全公安一名輔警,也一直在一線值守。

  而余周杰的妻子在天全人社系統(tǒng)工作,也一直戰(zhàn)斗在防疫一線。疫情發(fā)生后,余周杰的兩個孩子也被送回了雨城老家。

  “一個6歲,一個2歲,剛開始還有時間給孩子視頻,后來排查任務重了就‘忘’了,現在他們對我已經‘生疏’了,視頻也不理我。”1月17日開始,余周杰再沒有回到家。“在這個卡點要值班24小時,然后再到所里值守24小時,再到雅康高速新溝連接線疫情防控卡點值守24小時,基本是‘三班倒。”

  在板房里喇叭河鎮(zhèn)疫情防控服務隊隊長柯家云正在準備食材,自從二郎山疫情防控卡點運行以來,他便主動申請到卡點為值守的同志做飯。“晚上大家輪流值守,早上起來隨便吃點面條,主要做中午和晚上兩頓飯。”柯家云說,在生活上,喇叭河鎮(zhèn)給予了充分的保障,同時也會給急需的司機給予幫助。

  2月11日12時,余周杰和張華引導出境的頭車抵達二郎山隧道口,再次檢查完各車輛的相關手續(xù)后,余周杰與大家揮手告別。

  “大家拉的都是急需物資,在這個時候大家都不容易,盡量給大家提供幫助。”余周杰說。

  余周杰和張華除了卡點值守,他們還有一項重要的工作——沿國道318線巡邏。

  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喇叭河鎮(zhèn)分別在二郎山冬管站、新溝連接線和腳基坪設立了三個疫情防控卡點。距二郎山冬管站大約16公里,便是原天全縣兩路鄉(xiāng)政府所在地,也是雅康高速新溝連接線疫情防控卡點。

  車牌號、電話、始發(fā)地、目的地……14時15分,一輛從甘孜州方向駛來的川A牌照的小車被勸返,冬管站已經停放了3、4輛運送急需物資的車等候過境。

  “三個卡點單邊相距50多公里,每天最少要在這段路上巡邏兩回。”余周杰說,巡邏工作也不可忽視,三道卡點就是雅安西大門的三道屏障。

  送走出境車輛后,剩余的時間余周杰和張華在卡點值守。

  16時,他們又將開著警車帶領過境車輛過境。

  黨旗迎風招展

  15時08分,雅康高速新溝連接線疫情防控卡點,紫石衛(wèi)生院的醫(yī)護工作者劉大均已經在這個卡點值守超過了100個小時。

  “上面卡點(二郎山)溫度太低,體溫一般測量不準,所有人員都在這個位置量體量。”雅康高速新溝連接線疫情防控卡點設置以來,最多一天從卡點經過車輛達到186輛、483人,隨著疫情防控的升級,過點車輛也逐漸減少。“每天也就70、80輛車,人員也只有100多人。”

  劉大均也是漢源人。

  平時,劉大均的父母和妻子生活在漢源,兒子在江蘇打工,女兒在成都上學。“一家人分了4個地方,一年難得一聚。”劉大均說,春節(jié)兒子和女兒都回了漢源,他自己也打算回去過年。

  1月22日,劉大均受領任務到卡點值守。

  “疫情面前,我作為一名衛(wèi)生戰(zhàn)線的工作人員,應當沖在最前面,堅守在最一線。”隨著氣溫升高,劉大均不得不脫掉了身上毛衣。“前幾天,冷得不行,今天天氣變好了,氣溫也升高了許多。”

  雅康高速新溝連接線疫情防控卡點臨時搭建的帳篷里,一個臨時黨支部的公開欄格外醒目,現場值守的工作人員中,手臂上都戴著“黨員突擊隊”的紅袖標。

  “我們動員廣大黨員帶頭,并成立了臨時黨支部。”喇叭河鎮(zhèn)黨委副書記蘇世杰說,黨員干部帶頭值守,并組織了當地民兵參與防控。

  “從這個卡點經過人員,大部分體溫都正常。”一周前,正當天全疫情形勢嚴峻之時,雅康高速新溝連接線疫情防控卡點發(fā)現一位體溫偏高的患者。“我們立即進行處置,并迅速調配一輛救護車送到醫(yī)院進行隔離觀察。”

  對于劉大均來說,詳細排查既是他的職責,更是一個醫(yī)務工作者的責任。

  “雖然只是虛驚一場,但做到了有備無患。”劉大均說。

  從二郎山疫情防控卡點到雅康高速新溝連接線疫情防控卡點,沿途總會看到藍天下,一面面黨旗、黨員突擊隊隊旗迎風招展。

  二呀二郎山滿山紅旗飄,公路通了車,運大軍守邊疆,開發(fā)那后院人民享安康……

  16時45分,余周杰和張華引領的過境車輛經過雅康高速新溝連接線疫情防控卡點,然后向腳基坪疫情防控卡點駛去,《歌唱二郎山》的歌聲灑滿一路。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周代慶 韓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