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多數民營企業延遲復工的原因有三個:擔心疫情擴散員工無法按時返崗(占69.91%),響應地方政府要求(占44.76%),市場需求降低(占34.83%)。原材料和上下游供應不足等生產經營困難,尚未成為延時開工的主要障礙。

  企業壓力有多大?

  八成民營企業營收預期減少

  受疫情影響,大部分民營企業營業收入減少,運營成本高企。企業除了應對疫情防控,在資金鏈與現金流、新訂單獲取以及產品或服務交付上也存在較大壓力。

  疫情對企業發展帶來了多重影響。其中,受訪企業營業收入減少的占79.79%,現金流緊張的占47.73%,運營成本提高的占50.43%。數據表明企業生產經營面臨全方位壓力,主要來自疫情防控(占65.88%)、資金鏈與現金流(占59.18%),獲取新訂單(占52.95%),交付產品或服務(占46.19%)。

  企業如何自救?

  七成企業優化運營應對疫情

  為減少疫情造成的損失,多數企業采取了包括運營優化人事調整、戰略更新、保障經營等各種辦法積極應對,擬采取運營優化措施的企業占72.68%。

  在具體實施上,76.94%的成受訪企業準備在近3個月通過削減開支、靈活辦公等方式實施運營優化。相比之下,目標調整、戰略更新這類應對措施由于需要一定時間組織,因此未來3個月可能采取這項措施的企業比擬采取這項措施的企業數量低了一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