封面新聞記者 李智
2月14日,記者從四川省交通運輸廳獲悉,四川全省高速已推行“一檢通認”體溫檢測機制,通行高速公路車輛由“一段一檢”,變為“一天一檢”,大大提升道路通行效率和防疫檢測效果。
1月24日,四川省啟動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各地方部門重在防輸入,先后在高速公路收費站出口設置防疫檢測點83個。
由于彼此分割、逢車必檢,高速公路通行效率大打折扣,主線最長擁堵超過25公里、排行時間超過3小時,群眾出行極其不便,存在極大安全隱患和輿情風險。
為了解決問題,四川省交通運輸廳提出在全省高速公路入口統一設置體溫檢測點,對所有進入高速公路車輛進行全覆蓋檢測。
具體來說,統一制作“體溫檢測正常”標識,各地交通運輸、公安、衛生健康等部門互認互信,通行高速公路的車輛司乘人員,當日在高速公路收費站入口或服務區體溫檢測正常后,發放統一標識。
其次,在高速公路出口設置“免復檢專用道”,對有標識車輛不再重復檢測、快速查驗放行。
截止2月11日,全省407個高速公路入口(占已開放入口總數的97%),16個成都市周邊高速公路服務區,已設置入口檢測點并發放“一檢通認”標識,基本做到路網全覆蓋。
通過“一檢通認”實施,一方面具有發熱等癥狀的人員被留在當地,有效阻止了疫情通過高速公路蔓延擴散。另一方面,也極大地緩解了高速公路收費站通行壓力。
目前,出口檢測點擁堵情況基本消除,個別檢測點排隊最長不超過3公里,時間不超過30分鐘,通行效率大幅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