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19日,在四川省中江縣通山鄉衛生院,醫務人員用電腦錄入外出務工人員的健康體檢數據。新華社記者王曦攝 2月19日,在四川省中江縣通山鄉衛生院,醫務人員用電腦錄入外出務工人員的健康體檢數據。新華社記者王曦攝

  把好每個環節不留隱患

  既要順利返崗,又要安全防控,關鍵在于每個環節的防控措施落細落實,不留隱患。

  仁壽縣曹家鎮水星村村委會門口,村、鎮干部和醫務工作者一字排開,在為村民體檢、打印健康證明,前來辦理的農民工幾乎都是單人獨辦。村黨支部書記丁光輝說,村里讓每一名申請出門務工的村民提前在手機上排隊,錯時辦理,避免人員聚集。

  羅連友乘坐的專車是一輛有54個座位的大巴,卻只按一半的人數安排農民工乘車,車后還留出兩排座位拉起簾子做隔離預備。

  “我們每車安排3名司機,到深圳全程28小時,票價不變。”仁壽聯營汽車站站長陳清說。

  來自仁壽縣方家鎮友愛村的李亞娜,與羅連友同車返回廣東上班,她被車站安排擔任這趟專車的“臨時車長”。“我和副車長負責為車上人員每兩個小時測量一次體溫,檢查口罩佩戴情況。”李亞娜說。

  鐵路專列也采取嚴格的防控措施。G4391次列車列車長代俊說,火車站組織專人引導農民工進站,安排40余人共15臺設備加強體溫監測,并設置專門候車區,讓務工人員分散就座。列車在出庫前進行全面消殺,扶手、吧臺、廁所等部位還進行了重點消毒。農民工在列車上分散就座,全程佩戴口罩。

  在蔡森乘坐的專機上,昭化區專門派出一名醫生、一名護士和一名干部隨行,全程護送農民工到崗。經過近3個小時的飛行,飛機抵達杭州蕭山機場。人們在機場換乘8輛大巴前往嘉善,每輛大巴只坐20來人。蔡森下飛機后坐了約一個半小時大巴,到達嘉善縣市民廣場,再由自己公司的汽車接回廠區。

  到了企業,健康證明繼續發揮作用。“目前,四川已與廣東、浙江建立健康證明材料互認機制。”四川省就業局局長黃曉東說,有了這份健康證明,務工所在地政府在對農民工實施健康復檢過程中,就能進一步優化流程、縮短時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