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在線消息(記者 吳曉鈴)全民抗疫一個多月以后,各行業終于開始有序復工。記者了解到,我省多個考古項目也已啟動,尤其彭山江口沉銀項目,客觀條件決定必須在今年4月底豐水期來臨前結束,考古隊實行了嚴格的防疫制度,確保了復工從2月5日起順利推進。

  據介紹,此次發掘是彭山江口沉銀遺址的第三次發掘,也是最后一次發掘。項目結束以后,將以三次出水文物為基礎,在當地建設沉銀博物館。由于沉銀遺址在岷江江底,圍堰考古工作只能選擇枯水期,因此工期必須在4月底以前結束。疫情發生和工作進度的沖突,令考古隊采取了最嚴格的防疫措施,來確保工地安全。

  排查所有工作人員

  江口沉銀遺址發掘現場負責人劉志巖介紹,2月2日,他就已經從成都返回江口做復工準備,首先就是發掘工作人員的排查。他專門寫了一份可供參考的復工計劃:“技工最好使用本單位人員,民工最好雇傭當地人。這樣做的好處是他們的居住地點相對固定,排查生活軌跡更為可靠。最好請當地政府協助排查民工的生活軌跡,因為本地人對情況更熟悉,且按照各地疫情防控指揮部的要求,排查工作當地政府已經開展,他們掌握有第一手的資料。”

  江口遺址工作站的人員登記表上,除了姓名電話、身份證號,還包括了返回日期、從何處來、首次體溫溫度以及有無與疫區人員接觸等詳細內容。

  如果是勞務派遣公司提供的民工,還要求提前做好隔離工作,在滿足14天的隔離時間后,將安全的民工包車送抵工地。除此之外,參加發掘的所有工作人員必須簽訂承諾書:承諾自身沒有被感染,本人及家屬未去過主要疫區,未與主要疫區歸來的人員有過親密接觸。確保工作人員提供的信息真實可信。

  防控措施和考古一樣嚴謹

  江口沉銀項目工地兩年前剛開始發掘時,為保障工地安全做足了工作。此次為防控疫情,同樣做足充分準備----

  備好口罩、酒精、消毒液和體溫槍等基本防控物資。

  工地現場打圍,留唯一出入口,實行全封閉施工。

  考古駐地還設置單獨的疫情隔離室一間,以備不時之需。

  放置統一的口罩回收容器。

  此外,考古現場及駐地還設置宣傳標語以及疫情防控告示。

  正式復工以后,所有工作人員實名制進入考古現場,不允許頂替,代班。

  所有工作人員出門必須戴口罩。

  所有工作人員每天進行兩次進行體溫測量,并做好記錄。

  對考古現場臨時建筑的內部以及考古駐地每日進行不少于一次的消毒殺菌工作,并做好記錄。

  特殊時期,所有工作人員實行分餐制,固定使用自己的餐具,不混用。吃飯時不聚集,每日對餐具進行消毒。

  工作人員不得擅自離開考古駐地,外來人員不得擅自進入考古駐地,工作人員之間不串門。經領隊批準后工作人員方可離開駐地,返回后要如實填報離開期間的生活軌跡,由領隊根據情況確定是否需要對其進行隔離。

  外出采購工作及生活必需品的只固定一人,以減少外界接觸。

  發現異常情況怎么辦?

  考古隊也有應急預案。發現體溫高于37.3℃的發燒、咳嗽人員,立即進行隔離,聯系當地醫院,并上報有關部門。

  及時列出與疑似人員近期密切接觸人員名單,并上報當地防疫部門。

  積極配合當地防疫部門對工地現場以及駐地進行消毒。

  正是在這種嚴謹的措施保障之下,工地于2月5日復工搶進度,至今沒有出現任何異常,保障了考古工作的順利進行。

  據悉,江口工地的第三次考古發掘成果,有望在4月對外公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