優(yōu)化工序 把耽誤的工期“搶”回來

  偌大的施工場地上,中間被“剖”開了一道數十米寬的深槽,施工人員操縱著各類機械設備,有的搭建鋼架,有的用混凝土澆筑填充仰拱,有的做仰拱防水,有的在挖方……

  許文忠介紹,成自鐵路天府國際機場段全長7.84公里,以明挖隧道方式下穿天府國際機場。其遠期規(guī)劃段4.171公里于2019年9月開工,計劃2021年3月完成建設。“新機場內有很多精密儀器,為避免工程建設帶來影響,整個機場段要趕在新機場正式投用前完成建設。”

  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進度計劃,正常工期受影響約1個月。為此,成自公司和施工單位正在想法,把耽誤的工期“搶”回來。

  如何“搶”?中鐵八局成自鐵路天府國際機場段項目經理葛彪說,襯砌是工程施工的關鍵環(huán)節(jié),以推進襯砌建設為主線,通過優(yōu)化資源配置、深化工序銜接等,逐漸拉快“進度條”。

  挖方是建設的第一個環(huán)節(jié)。記者看到,鄰近天府國際機場的工點上,兩臺機器在進行挖方作業(yè),松土器用鷹嘴式的機械手不斷鑿開山體,待土層寬松后,挖掘機緊隨而上。葛彪介紹,這一段的巖體為灰?guī)r,比一般石塊硬,必須先松土,但因周邊有機場、高壓電線等,不能用火藥爆破,公司調派了3臺松土器到該工地,多點位同時施工。

  正在襯砌施工的點位旁停放著一輛臺車,這是特意用來捆綁鋼筋的。葛彪說,此前是襯砌搭架完成后,再進行鋼筋的捆扎;現(xiàn)在將鋼筋捆扎與襯砌搭架同步進行,從鋼筋加工中心將半成品拖到臺車上進行捆扎。“兩道工序同步,以前一個節(jié)段做襯砌需要4天左右,現(xiàn)在不到3天就可完成。”

  提前籌謀 在細節(jié)上下功夫提高效率

  在混凝土攪拌、工人宿舍、食堂等點位,設有“消毒通道”和紅外線體溫檢測儀,消毒通道定時消殺、腳底墊有消毒液,人員通過自動“腳凈”,且接受紅外線體溫檢測儀自動掃描,體溫顯示在與檢測儀相連的顯示屏上,若體溫高于37.2℃將自動報警。

  該工點工人上工前、回來用餐都要經過體溫檢測并實名登記,若采用手持體溫槍檢測,每次耗時都要1小時以上。成自公司指導施工單位設置“消毒通道”和紅外線體溫檢測儀,以提高進出效率,騰出更多作業(yè)時間。

  為加快進度,項目還要增設幾個工點。

  從現(xiàn)在的工點往西,翻過一座山頭,幾名工人正在焊接一個數米寬的鋼架。鋼架搭在水渠上,形成一座簡易橋。“鋼架搭好,前后再建引橋,就成了一座施工便橋。”葛彪說,新的工點距此處還有幾百米,須新建一條施工便道,讓工程車能到達新工點。便道必須通過水渠,因此搭建了這座施工便橋。

  搭建這座施工便橋,還有個小“插曲”。原本,項目部在重慶兩江新區(qū)的建設項目采購了棄鋼做原材料,但因疫情防控,鋼材運不出來,而這邊建設又急。權衡之下,項目部在成都本地采購了40噸新鋼材,快速建設便橋。“新鋼材一噸8000元,舊的只要2000元,折舊后還可賣1000元。”葛彪一邊算賬一邊說,雖然算近賬劃不來,但從長遠看,能確保工期,這錢花得也值。

  施工鋼橋跨過的水渠是簡陽一條重要的灌溉用水渠,今年3月中旬,水渠將被都江堰來水裝滿。而成自鐵路要從這條水渠下穿過。為了不影響下游用水,當地政府同意,由施工單位修建一條臨時水渠,待施工完成后再在原地恢復水渠。

  為確保水流不斷,臨時水渠要建好后再切換水道,這幾天,葛彪也忙著確定臨時水渠的建設方案。在鋼架橋旁,他指著前方的一個小山頭,向許文忠介紹初步確定的方案:“準備從這棵柏樹這里挖一個凹槽,再搭一個鋼橋接到這里……”

  許文忠告訴記者,成自鐵路天府機場段的遠期規(guī)劃段原計劃年內完成投資5億元,工程主體結構全部完成,今年將確保這一既定目標實現(xiàn),明年進行土方回填和附屬工程施工,確保2021年3月完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