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藺縣石屏鎮,農民們在忙著翻土、打窩,為今年的春耕生產做準備。袁愛平 攝

  調整結構, 低產地打開增收新空間,未來發展特色中藥材

  土地改好了,對農民來說,好處就多了,不少人都瞅準了這個“香餑餑”,準備在土地上大做文章。

  當地政府邀請農業專家、技術人員實地反復考察、論證的基礎上,因地制宜,決定調整農業產業發展方向,整合改良好的土地,栽出群眾致富“搖錢樹”。

  如今,瀘州通過對修復好的土地進行集中流轉,全鎮也迎來農業特色產業發展的新契機,現已發展紅粱種植7000余畝,各類中藥材栽種5000余畝。石屏鎮將繼續以集中連片的土地資源為優勢,構建以大理石園區為引擎的工業加工支柱體系,打造萬畝紅粱集中連片基地,力爭完成萬畝特色中藥材帶狀區域建設,將農旅結合,實現規?;?、科學化、精品化特色產業發展,推動鄉村振興。

  目前,石屏鎮通過流轉土地發展種植中藥材近千畝,其中涉及已修復好土地面積700余畝,這些修復后的土地由村集體資產管理公司和中藥材種植商簽訂合同,從2020年到2024年,按照每年按250元/畝價格流轉農戶土地,2025年開始,除每年按250元/畝繼續給予租金外,農戶每年按每畝毛收入的2%參與分紅,將惠及石屏、向頂、茅壩3個村200多戶農戶,打開群眾增收的新空間。

  “分散的土地集中了,堡坎砌了,機耕道、溝渠也修了,現在我把土地流轉出去,還幫忙做小工,收入還是好哦!” 石屏村2組村民徐利說,以前家里人手有限,土地都沒來得及管理,產量不高,時間長了,就丟荒了,現在磺渣土地變成搖錢樹了,誰也舍不得丟。石屏村1社村民陳華利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