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罩上游原材料供應,當前基本實現了自給自足。” 省經濟和信息化廳二級巡視員張忠輝說。數據顯示,目前全省共有19戶重點調度企業轉產疫情防護物資原材料,較疫情前增加了17戶,已全面覆蓋熔噴布原料,熔噴布、無紡布、口罩耳帶用包覆蓋紗、耳帶、鼻梁架等產品。

填補產業鏈空白,“四川造”口罩機從無到有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戰“疫”保供初期,梳理口罩、防護服生產全產業鏈,全省口罩機、熔噴布顆粒研發生產空白,引起各方高度關注。
“省外設備很難搶到,就是搶到了,短時間也很難運回來。”經濟和信息化廳重大裝備與機械處郝功貴處長說,不少新上口罩生產線的企業負責人都表示,疫情期間緊急采購口罩生產設備太難了。不僅面臨各式各樣的突發難題,價格也漲了很多。
大年期間,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就注意到這一問題,緊急上報并牽頭成立了應急口罩機研制攻關專班,組織省機械院、彩虹集團、事豐醫械、普什寧江、成焊寶瑪、中志融創等企事業單位聯合開展口罩機研制攻關。
“8天研制出平面機樣機,11天內研制出折疊機樣機。”一個多月里,“四川造”口罩機從無到有,形成了折疊式口罩機以及一拖一、一拖二平面式口罩機等系列產品。
在“5+2”“白加黑”的超常規戰時狀態,應急口罩機研制攻關專班快速突破了超聲波焊機、壓花輪、壓電陶瓷等關鍵零部件、設備原材料制約短板,短時間內培育形成了設計、加工、裝配、調試以及關鍵零部件全產業鏈自有能力,實現了批量化生產。目前,已生產交付了45臺平面式口罩機、8臺折疊式口罩機。“預計3月中旬將有近70條我省自主研制的口罩機自動化生產線投入使用。”

全方位護航企業生產,“四川造”口罩、防護服期待走得更遠
創造條件,鼓勵和幫助企業積極穩產擴產轉產,四川緊緊圍繞解決生產面臨的“人、財、物”等核心難題,強保障、暢通道、優服務。
疫情發生后,為及時響應相關企業提出的重要零部件、原料供給、生產用工、能源保障、交通運輸等緊迫困難,全省經濟和信息化系統第一時間強化“一廠一組”協調服務機制,向重點口罩及其原材料生產企業派駐聯絡員。“蹲點企業生產一線,了解到問題就及時反饋,協調解決。”駐四川友邦聯絡員、經濟和信息化廳冶金建材處覃有軍處長說。
加大財政激勵和金融支持,解了不少企業的燃眉之急。落實加快疫情防控物資生產“十條措施”,目前全省已對部分加班企業、擴產擴能技術改造的疫情防控物資生產企業下達補助。
此外,全省還落實了1億元工業發展資金,加強用工、能源、融資、物流等方面協調,促進工業企業的有序生產。
金融支持方面,配合落實對企業的融資及退稅補貼,全省224戶疫情防控重點保障企業納入央行再貸款支持名單。目前,已有83戶企業獲得專項再貸款共計32.1億元。在融資協調方面,省經濟和信息化廳向人行成都分行、四川銀保監局推薦疫情防控相關企業融資需求1059項、融資需求431.3億元。
支持企業轉產改造,四川也研究制定了全省疫情防控急需醫療器械產品注冊申請的應急審批程序,開辟應急審批“綠色通道”。在綿陽,際華三五三六轉產防護服,僅用了15天就獲得了醫用生產資質,實現量產4000件非醫用防護服、2000件醫用防護服、2萬只民用口罩產能。
疫情尚未消散,疫情防控重點物資生產保供依然不容絲毫放松。按照省應急指揮部的統一部署,在保證現有產能的基礎上,全省還將進一步研判口罩產業發展趨勢,加強全產業鏈調度,在持續提高產品質量、豐富種類上多下功夫,在供給富有余力的情況下,四川也將積極支持企業取得出口資質并加大海外訂單爭取,推動口罩防護服產業高質量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