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新

  線上招聘更優化“直播招聘”解了燃眉之急

  2月28日,樂山市首條一次性醫用口罩生產線在佑華制藥(樂山)有限公司醫療器械生產車間調試驗證成功,大約需要新招50名員工。項目2月7日正式動工,前期的設備進廠安裝、消毒防疫等工作都很順利,整個進度卻卡在了招工上。

  “以前在線下招聘會就能找到合適的人。”佑華制藥辦公室主任魯怡告訴記者,疫情防控期間,線下招聘會沒了影,她把招工信息掛在招聘網站上,但信息很快就會被刷下去。

  得知佑華制藥缺人,樂山高新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通過“點對點”信息推送,為該公司匹配到15名工人,確保了第一條生產線順利運行。為了提高效率,樂山高新區人力資源服務中心為佑華制藥舉辦了一場“直播招聘”。目前,佑華制藥需要的50名員工已全部到位。

  四川燦光光電有限公司主要生產光電轉換器件,客戶包括華為、海信、中興等100余家知名廠商。公司常年用工近1000人。2月5日復工之初,工廠僅有幾十名工人。為盡快彌補用工缺口,公司成立招工隊,8人忙活了近半個月,可招工效果并不理想。最后,該公司在仁壽縣人社局和縣農民工服務中心的幫助下,通過農民工大數據平臺才解了燃眉之急。

  去年,仁壽在全省率先建起農民工大數據平臺。“全縣農民工的電話號碼、就業意愿、年齡結構、到務工目的地等信息,我們都能掌握,本土企業有什么需要,我們第一時間做好對接。”仁壽縣農民工服務中心負責人說。

  疫情之下,線上“不見面招聘”也成為招工的重要渠道。

  內江巨騰公司為微軟、惠普等大型企業提供配件產品服務,公司員工常年保持在4800人左右,但復工當日到崗員工只有3600多人。內江經開區建立36個微信用工供需群,幫巨騰公司帶來300多名新入職員工,有效緩解企業的用工短缺問題。

  思考

  部分人因疫情未外出 如何才能讓人留下來

  青川縣喬莊鎮的雍長兵此前在新疆務工,目前他留在離家近的廣平高速項目打工,工資比在新疆務工時少些。疫情之后怎么打算?雍長兵說到時候看。

  “因為疫情,一部分有技術的人沒有外出務工,但疫情結束后這部分人會不會留下還很難說。”劍閣縣人社局工作人員張鴻運說。

  農民工在觀望,企業有擔憂。“很多地方給的政策好,專車接送,工資也高,相比之下我們的競爭優勢并不大。”魯怡說。

  省社會科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郭曉鳴表示,復工復產要徹底解決用工難,需充分考慮用工的穩定性問題。

  記者調查發現,很多地方為幫助企業留人實施了補貼措施。

  樂山高新區制訂一系列補貼措施,對新招進的務工者給予每人每月100元的社保補貼和一次性500元的生活補貼。

  宜賓市出臺的促進農民工就業創業八條政策措施明確,凡首次進入該市就業的農民工,符合條件者可持續領取三年就業補貼。

  解決省內企業用工難,除了著力留下農民工,有的地方看得更長遠,要把更多的人才留下來。

  近日,成都市青白江區人才辦制定出臺措施,進一步強化對專家人才的關愛激勵,支持企業引進高層次人才,對防疫期間新引進副總及以上高層次管理人才、碩士研究生及以上學歷的核心技術人才、高級技師,并與以上人才簽訂3年以上勞動合同的區內重點企業,在人才工作滿一年后,按其引才成本的50%給予不超過10萬元的補貼。

  留人成效如何?我們將持續關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