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題三:消費者如果買到假冒、偽劣、“三無”防護用品,消費者應如何利用法律手段快速有效維權?

  答:保留該防護用品及購買憑證:收銀小票、交易記錄等??梢圆捎靡韵路绞骄S權:

  1、申請退貨退款。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24條的規定,當經營者提供商品不符合質量要求時,消費者可以要求退貨或者換貨,由經營者承擔運輸等必要費用。若經營者明知是不合格的商品仍銷售的,構成欺詐行為,消費者有權根據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55條規定,除要求經營者退還已支付貨款外,還可要求經營者按照購買商品價款的三倍進行賠償,賠償金額不足500元時,為500元。如通過網絡渠道購得,可以適用《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二十五條,申請七天無理由退貨,商家收到貨物后七天內退回購貨款項。

  2、向消費者協會投訴。中國消費者協會也建議消費者要主動參與消費監督,對于部分經營者制假售假、以次充好等不法行為,撥打12315等熱線,積極向有關主管部門舉報,加強消費維權社會共治。

  3、向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其他有關行政部門投訴?!断M者協會保護法》第56條規定經營者提供的商品或者服務不符合保障人身、財產安全要求的,在商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商品冒充合格商品的,由工商行政管理部門或者其他有關行政部門給予相應處罰。

  4、向公安機關舉報。根據我國《刑法》第140條的規定,生產者、銷售者在產品中摻雜、摻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產品冒充合格產品,銷售金額達5萬元以上的行為構成犯罪。當然買到假冒、偽劣、“三無”防護用品,銷售者還可能涉及詐騙等刑事犯罪,故可向公安機關舉報,待查實后依法追究刑事責任。

  部分地區政府通過藥店、超市等渠道向居民投放防護用品,建議廣大群眾通過正規渠道購買,減少不必要的出行,切莫病急亂投醫,造成自身財產損失。

  問題四:疫情期間購買商品時遭遇價格飛漲,店鋪聲稱合法,該如何維權?

  答:在疫情期間,有部分消費者在前往藥店購買酒精、口罩或者在菜市場買菜時遇到酒精、口罩、菜品明顯高于市場價的情況。由于疫情期間相關防護用品和食品供不應求,部分不法商家利用市場市場行情和消費者的恐慌心里借機哄抬物價,謀取暴力,此種行為不僅嚴重侵害消費者的合法權益,也擾亂了正常的市場秩序,不利于疫情防控。

  《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第十條第一款規定“消費者享有公平交易的權利”,第二款規定“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或者接受服務時,有權獲得質量保障、價格合理、計量正確等公平交易條件,有權拒絕經營者的強制交易行為”。其中“價格合理”即明確要求商家在銷售時不得明顯哄抬物價,且《中華人民共和國價格法》第十四條第(三)項也作出明確規定:“經營者不得有下列不正當價格行為:捏造、散布漲價信息,哄抬價格,推動商品價格過高上漲的”,商家哄抬物價的行為屬于典型的行政違法行為,有關行政部門可以予以罰款、懲戒。

  疫情期間新聞也報道多起商家因哄抬物價而導致被處罰的案例,消費者在遇到這種情況的時候可以通過錄音、拍照的方式收集證據,并要求商家出具銷售小票,之后可以向12315進行舉報。

  問題五:疫情期間網購平臺賣家無理由隨意取消訂單該怎么辦?

  答:網絡購物中通常存在如下交易流程:賣家在網絡上展示商品及庫存信息——消費者瀏覽選購后加入購物車——消費者提交訂單及付款——商家確認訂單——商品發貨。但是由于出現了新冠肺炎疫情,存在消費者在網購中遇到了已提交訂單并付款后,賣家在發貨前單方面無理由地取消訂單的情況。

  《中華人民共和國電子商務法》第四十九條規定:“電子商務經營者發布的商品或者服務信息符合要約條件的,用戶選擇該商品或者服務并提交訂單成功,合同成立。當事人另有約定的,從其約定。電子商務經營者不得以格式條款等方式約定消費者支付價款后合同不成立;格式條款等含有該內容的,其內容無效?!痹撘幎鞔_了在消費者提交訂單成功后,網購合同即成立,賣家應當按照網購合同的約定即訂單內容履行發貨義務,不得擅自無理由取消訂單。消費者如遭遇次情況,可以在合同履行地之一的買方指定的收貨地有管轄權的法院提起訴訟,有權要求賣家繼續履行發貨義務或者解除合同,并要求賣家承擔相應的違約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