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西昌祥虹園藝有限公司的花卉生產基地,七八十名工人正在忙碌,他們種下了一批新的花苗。“最近,基地的很多盆花都扔掉了,現在種的花苗,要到六七月份才能上市。”該公司總經理龔祥說,花卉生產模式是逐月進苗、逐月供貨、周年運轉,但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打亂了今年的生產計劃。
龔祥來自成都,1998年進入花卉行業,2012年入駐這個園區,基地有200畝的規模,年產200多萬盆紅掌、鳳梨等多種高檔盆花,發往成都、重慶、昆明等地銷售。“整個基地投資了3000余萬元,目前還在發展階段,但今年情況不樂觀。” 龔祥告訴紅星新聞記者,今年1月底開始,受疫情影響,全國各地交通管制,花卉交易市場關閉,加上各地物流停運,造成基地的盆花無法銷售。
“花店關了,花還在開”,作為有生命周期的植物,不管有沒有市場,賣不賣得出,開放、凋落、衰敗依舊在時刻進行著,一旦錯過就不再。“很多花的花期較短,到了花期就應該上市,賣不出就只有扔掉,加上疫情期間請不到工人管理,有的盆花被干死,已經扔了七八萬盆花。”龔祥說。
龔祥表示,公司生產的高檔盆花主要依靠傳統的線下批發銷售,通過物流運輸到全國各地花卉市場銷售,但線下銷售途徑一度中斷,近一個月的成交量為零。
他說,種了20多年花,這是最困難的一年,截至目前的損失已超過300萬元。 2月底,花卉基地開始復工,但銷售情況不樂觀,“雖然隨著復工復產推進,各地花卉市場逐步開放,但人流量不大,人們對花卉的消費需求較低,目前每天的銷量依然很小。”
“今年2月銷售額0萬元”
每年第一季度是關鍵,多家花企現爆棚甩花
![](http://n.sinaimg.cn/sc/crawl/118/w550h368/20200317/78ed-iqyryku8122147.png)
![花卉發生爆棚](http://n.sinaimg.cn/sc/crawl/122/w550h372/20200317/644f-iqyryku8122206.png)
“這次疫情,對我們公司的影響比較大,疫情期間存在花卉爆棚情況,爆棚就是高檔盆花如彩色馬蹄蓮、玫瑰、暗香等開出盛花,但賣不出去,一部分就打頂再養護,生產成本增加,一部分只能扔掉。” 西昌天喜園藝有限責任公司總經理助理蔣茂勝說,因大量花卉產品積壓,甩貨現象嚴重,前面貨賣不出去,就存在壓棚,影響整個2020年生產計劃。
![甩花清理后的大棚](http://n.sinaimg.cn/sc/crawl/61/w509h352/20200317/eab1-iqyryku8122276.png)
這家公司擁有4個花卉生產基地,總面積達到1500畝,是西昌最大花卉企業,生產的紅掌、玫瑰、彩色馬蹄蓮等,遠銷北京、上海、昆明等30余個城市,還出口美國、新西蘭及東南亞等國家和地區。
數據顯示,該公司在這次疫情之下也遭受重創。“2019年天喜花卉銷售產值達1億元,2019年1月銷售額1100萬,2月851萬,2020年同期分別為857萬,0萬元。1月、2月累計減少銷售額約1150萬元,到4月初預計減少銷售額3000萬元。”蔣茂勝說,雖然現在花會市場逐步在開市,每天也有少量走貨,但價格較低,“花卉企業不能按照計劃開展生產、銷售,企業無資金回流,這會造成后期生產經營困難的局面,目前公司正在調整生產計劃。”
紅星新聞記者調查發現,1月底以來,西昌的多家花企出現爆棚甩花的情況。成都人李雙明也在西昌建了200多畝花卉基地,品種達20多個。“每年春節的價格最好,但受疫情的影響,盆花銷售不出去,有的花直接開爆了,扔了有大約5萬盆花,損失大約有200萬元。”李雙明介紹,他種植的花卉也主要靠線下銷售,2月18日復工后,每天的線下銷量大約有1萬盆。他說,線上銷售可能會有一個高成長轉型期,正在考慮開一個網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