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9日下午,成都市新冠肺炎本土確診病例實現清零。據成都市衛健委官方數據,截至3月18日24時,成都市累計確診病例數為145例,其中,一名出生僅3個月大就被感染的男嬰堂堂(化名)是年齡最小的確診患兒,已于3月10日順利于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治愈出院,正在接受集中醫學觀察。
從2月7日開始隔離治療到3月10日出院,在1個多月時間里面,僅有3個月大的男嬰是如何被治愈的?紅星新聞記者專訪成都市公共衛生臨床醫療中心新冠肺炎應急隊隊長、副主任醫師、隔離病區臨時黨支部委員楊銘,講述了醫護人員是如何治療和護理堂堂的。
![↑醫護人員悉心照顧堂堂。](http://n.sinaimg.cn/sc/crawl/162/w550h412/20200320/a7fc-iqyrykv7824532.jpg)
很多常規抗病毒藥物不適用
后期治療中藥制劑用針管喂入
“患兒年齡太小了,很多常規的抗病毒藥物是不適用的,這些(藥物)屬于嬰幼兒禁用或者慎用。”楊銘介紹說,所以在堂堂的治療過程中,主要是針對他所出現的癥狀進行對癥治療。
影像學檢查資料顯示堂堂的肺部感染病灶較少,屬于輕癥患者,但患病初期有咳嗽的癥狀,“我們應急隊有兒科醫生,也請了兒科主任會診。針對癥狀,采用了嬰幼兒適用的止咳類藥物。”楊銘說。
但堂堂年齡太小,“口不能言”,無法講述和回應主觀癥狀,如何判斷和掌握孩子的病情變化呢?
楊銘說,從醫學檢查上來說,堂堂年齡太小,醫學檢查不宜過多、過頻。一方面通過必要的血液生化等檢測,以及胸部CT檢查來判斷病情;另一方面在診療過程中綜合觀察也很重要,主要觀察孩子的生長、喂養情況,簡單說就是關注孩子的“吃喝拉撒睡”。
首先看孩子日常喝奶的量是否正常,睡眠、嬉戲玩耍是否正常,有沒有異常哭鬧的情況,尤其是夜間。其次看孩子大小便情況,次數、性狀、顏色是否正常。“大小便有異常,孩子媽媽會記錄下來,拍照發給醫生,或者查房的時候告訴我們。”楊銘說,醫護人員也會進一步觀察尿不濕上的大小便情況加以確認。“每次查房的時候,我們都會逗他,看他的反應和細微的表情變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