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波 封面新聞記者 謝杰

  四川南充閬中市天宮鎮寶珠寺村在修建村道時,在一處山腰崖壁上挖掘出數塊精美青灰色墓磚。據文物專家初步勘察鑒定,在35米長的崖壁上共有磚室墓三座,初步判斷為六朝時期的墓葬,距今約1500年。

  “這是如意紋、這個是鳥紋……根據磚身的紋飾考證,這些磚塊是南北朝時期的,距今約1500年。”閬中市文物局的文物專家劉富立介紹,根據磚身紋飾考證,這墓磚具有南北朝時期典型的如意紋和鳥紋,雖然埋藏地下千余年,但磚身依然堅硬,紋飾清晰,線條流暢。特別是墓石上的雕刻人物、場景栩栩如生,該古墓發現對研究閬中南北朝歷史和喪葬文化具有較大考古價值。

  據了解,這批南北朝墓磚是四川南充閬中市天宮鎮寶珠寺村修建村道時意外出土。施工人員發現后立即撥打了110,公安部門隨即聯系了文物保護單位前往現場進行勘查挖掘。在蠶絲山下沙拱嘴修建另一條社道時,又新發現崖墓三座,文物局迅速組織人員進行搶救清理發掘,先后清理出土盤口陶壺1件、鐵削1件、靑釉四橋形系盤口壺1件(殘損嚴重)、鐵釜1件(殘損嚴重)等。根據墓室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斷這三座崖墓也屬于六朝時期墓葬。

  “一塊墓磚就是10公斤,一塊墓石輕則幾百公斤,重則上千公斤,保護難度大,無論是搬運還是放置條件都受到制約和限制,同時我們基層文物部門也缺乏資金和專業人才去研究。”地下文物歷經千年重見天日,但如何保護成為了擺在文物專家面前的難題。劉富立表示,將盡快把這批南北朝墓磚墓石整理入庫,并選擇合適時機入駐博物館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