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加載中,請稍候...

  封面新聞記者楊濤

  3月17日,四川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一只東方白鸛被監控畫面拍到。這也是此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首次在四川有影像記錄。

  國家一級保護鳥類 灘涂上覓食被發現

  3月17日,保護區管理局科研科科長索郎奪爾基在檢視監控畫面時發現,一只從未見過的鸛類出現在監控畫面中。“它在一片灘涂上覓食,一旁還有兩只赤麻鴨,從顏色上看,肯定不是我見過的黑鸛。”為一探究竟,索郎奪爾基翻拍畫面后,向國內鳥類研究者求證。經專家鑒定,該鸛類正是是東方白鸛。

  索郎奪爾基介紹,該監控設備位于若爾蓋濕地北部,保護區通過它遠程觀察記錄濕地鳥類。在保護區工作了10余年的索郎奪爾基回憶,黑鸛、赤麻鴨、骨頂雞等濕地鳥類他都見到過,但東方白鸛還是第一次。

  3月18日、19日,索郎奪爾基和其他工作人員前往攝像頭區域尋找,均未發現東方白鸛身影。

  監控畫面系四川首次影像記錄

  成都觀鳥會理事沈尤告訴記者,東方白鸛在蒙古、俄羅斯及我國東北有少量分布,每年冬天它們飛往南方洞庭湖、鄱陽湖等長江中下游地區越冬,春季開始往北飛行。在四川地區,文獻上僅有東方白鸛的分布記錄,但影像記錄此前卻從未有過。

  東方白鸛因其野生種群數量極為稀少,被國際鳥類保護理事會定為世界一級瀕危物種,有“鳥界國寶”“鳥類大熊貓”之稱。全球范圍內的東方白鸛野生種群數量不足3000只。

  發現東方白鸛的若爾蓋濕地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我國第一大高原沼澤濕地,也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高原泥炭沼澤。這里是青藏高原高寒濕地生態系統的典型代表,保護區內有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黑頸鶴、金雕等8種,也是包括黑頸鶴在內的重要鳥類棲息與繁殖地。

  (視頻提供:索郎奪爾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