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多歲的沙馬日火惹老人拿起鋤頭參加植樹。尹鋼  攝影

  怎么才能“一桃兩吃”?

  時 間 3月23日

  關鍵詞 忐忑

  這幾天的太陽,都不會特別大。沙馬伍沙據此判斷,只要及時澆水,養活這些冬桃樹應該沒問題。

  夯把土、澆點水,再從頭到尾把樹“體檢”一遍……冬桃樹種下的這幾天,鄉上的干部、駐村幫扶工作隊員、村兩委干部,以及部分村民,每天像照顧剛出生的嬰兒一樣呵護著它們。

  讓干部群眾高興的還有遠期“錢景”:據預測,進入盛果期,每株桃樹產值1000元不是難事。

  “到時候,不管是把收益給村集體還是分紅到戶,都是一筆可觀的收入。”孫子小高說,今年先在騰地村試種,若成功了,明年將在全鄉推廣。

  不過,把樹種活,只是發展冬桃產業的第一步。這些冬桃樹誰來管、怎么管、利益怎么分等很多問題,當地都還沒完全想好。

  由于地形原因,這些冬桃樹被分散種植在新居的房前屋后。到底是集中管理,給村民們分紅好呢,還是給村民們分樹,分散管理好?兩種方案,各有利弊,大家意見也沒統一。由于方案還沒定,村里找了7戶從事公益性崗位的貧困戶,把管理的擔子暫時交給了他們。

  沙馬伍沙還想到,騰地村新居建設外觀統一,內部水電設施完備,但房前屋后還光禿禿的。這幾百株桃樹的“加盟”,將讓騰地村變身“桃花村”。這樣一來,冬桃就可以“一桃兩吃”:春天賞花,冬天吃果,還可以仿照別的地方搞個桃花節。

  這不是沒有可能。騰地村雖然窮,但也有優勢——離昭覺縣城不遠,與307省道只隔一條河,未來樂西高速也要經過附近。

  但村民們還有些忐忑:一個千百年來以農牧業為主的村落,突然要轉身做旅游,客從哪里來?來了如何接待?世世代代扛鋤頭的手能改行做旅游業嗎?人來了,吃什么?玩什么?車停哪兒?

  問題就是前進的方向。沙馬伍沙已經開始考慮規劃停車場和村民培訓的問題。

  不過,沙馬伍沙也憂心忡忡。騰地村村民之前主要靠種土豆和花椒、養豬養雞生活。冬桃對于他們來說是一個新產業。“我現在最擔心的是種不活,或者種活了賣不成錢,勞民傷財,村民們肯定罵我!”

  無論是憂愁還是高興,騰地村都將迎來新的未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