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省絕大部分健康證明通過線上申請開據

  在當前復工復產的大背景下,一張健康證明是實現外出務工人員流動的必要條件。據了解,當前我省外出務工人員流動,除少數開具紙質健康證明外,絕大部分是通過該平臺領取健康證。

  在省大數據中心記者見到一個的碩大電視屏幕,屏幕上一面四川省電子地圖呈現在面前。地圖周邊是不斷變化的統計數據和柱狀、餅狀等各類分析圖表。

  從該屏幕上的性別年齡分布圖可以看出,辦理外出務工人員健康證明的性別,男性占比64.66%,女性占35.34%。從年齡分布看,45歲到60歲的人員最多,有516萬余人;其次是30歲到45歲年齡段,有近412萬人。“數據表明,這兩個年齡段是我省當前外出務工人員返崗就業愿望最迫切的‘主力軍’。”大數據中心相關人員表示。

  成都既是務工人員流入“大戶”也是流出“大戶”

  記者從實時監控屏幕上見到,在四川省電子地圖上,從21個市州中心城市,均有一條黃線指向成都。對此技術人員解讀:黃線標明的是外出務工人員流向,它直指成都,表明領證后的人員流向地為成都。

  記者見到,該平臺還有一個辦理健康證明后的人員的流入流出圖。

  閱讀圖中數據可以看出,流出地前五是,成都:離開成都市的人員最多,累計158.7萬人,成為人員流出“大戶”;南充:有113萬余人;綿陽:75萬余人;德陽:63萬人;達州:61萬人。

  同時,成都也是流入“大戶”,已有345.8萬余網上辦理健康證明的人員聚集到成都;排列成都后面的依次是, 廣安:流入92.4萬人; 瀘州:流入70.2萬人;廣元:流入67.2萬人; 達州:流入47萬人。“這給流入城市盡快復工復產和恢復經濟社會運行秩序帶來勞動力支撐。” 省大數據中心相關人士分析。

  省外務工去往廣東省的最多城市最偏愛重慶

  該平臺對辦理了健康證明的外出務工人員到省外務工情況也進行了統計匯總,省外務工主要流向沿海地區和周邊省市。其中排名前八的省(直轄市)是,廣東211.5萬人;浙江122.5萬人;重慶74萬人;福建57萬人;江蘇52萬人;云南 42萬人 ;新疆 近32萬;陜西 28.3萬人

  同時,我省到省外務工人員也有自己偏愛的城市。從大數據統計數據顯示,重慶城區是他們的“最愛”,辦理了健康證明的我省外出務工人員有69萬人到重慶。同時,廣東的城市也是深受川籍外出務工人員喜愛。目前有35.59萬川籍務工人員懷揣健康證明進入深圳市 ,這讓深圳成為四川到省外務工人員偏愛第二大城市;再次為東莞市,目前流入川籍務工人員有34萬人。第四是廣州 市,有32.6萬人 ;佛山市排名第五,有27.7萬川籍人流入。

  省人社廳農民工工作處相關負責人分析,今年疫情發生后,我省率先與浙江、廣東建立健康證明互認機制,開通專車專列、開展健康服務等措施,推動川粵、川浙勞務務實合作。“這是我省省外務工人員主要流向廣東省、浙江省的重要原因。”

  外出務工者如今更“戀家”

  據來自省農民工外出務工服務工作專班統計,截至3月24日,全省全省農民工外出務工返崗累計1821.63 萬人,其中省外707.81萬人,省內1113.82萬人。

  自2012年川籍農民工人數省內轉移就業首次超過省外轉移就業后,越來越多的外出務工人員將就業目的地選擇在了省內。

  2019年,省農村勞動力轉移輸出2480萬人,有1300余萬人是在省內轉移就業,省外轉移就業1100余萬人。從務工去向看,省內川籍農民工主要集中在成都片區、川南片區、川東北3個片區。攀西片區、川西北片區以及其他片區最少。

  務工人員學歷構成也有統計,目前,以2019年的2480萬人為基礎,外出務工人員中,大學專科及以上 占4.4%;高中學歷 占14.3%;初中學歷 占64.6%;小學及以下學歷占16.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