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魚共頭”圖案不早于漢代

  既然四川曾發現過巖畫,那古藺的這幅“三魚共頭”巖畫是不是真的?如果是,又是什么年代的呢?

  探險迷們先別激動。

  李永憲教授表示,即使圖案不是偽造的,這兩組巖畫圖案的最早年代也不早于漢代。

  原來,我們雖然在西安半坡遺址等看到過出土的彩陶魚圖像。但半坡彩陶中的“三魚”是上下并列組合的形式,與此次發現的這種“三魚”圓形旋轉的組合形式存在著極大的差異。

  這種“三魚同首”圖像,目前的考古發現中,主要是在漢代畫像石、石棺上等出現。同樣回到四川,在綿陽三臺縣的郪江東漢崖墓中就曾經發現過。它的寓意,其實也是借“魚”來祈望生命不斷繁衍、轉化、輪回意義的,那么,用這種 “共首連體”對稱發散的圓形圖像來表達祈望生命綿延不絕、生生不息的內涵,正是圖像用藝術造型語言對內涵的最好詮釋。

  因此,即使不是偽造,古藺三魚共頭巖畫最早也不會早過漢代。

  細心的李永憲教授還在照片中發現了另一組殘缺的魚圖案。這組魚的畫法看上去更加寫實,雖然因為圖案殘損,看上去只有兩條魚,他認為這畫的應該還是“三魚共首”,只不過這是晚近的畫法,從畫法而言年代要更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