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定真偽要實地察探

  對于探險迷和考古迷而言,三魚共頭圖案即使不是石器時代,哪怕是漢代也是振奮人心的。所以真偽才是最為重要。

  那它們究竟是真的嗎?

  很可惜,嚴謹的學術派是不會根據照片來下結論的。但李永憲教授目前至少提供了這些參考----

  1、在中國南方發現的巖畫中,尤其是川南巖畫中,李教授印象中沒有見到過黑色的巖畫,而幾乎都是紅色或者赭色。專家們認為這可能是古人繪畫時用了礦物粉加上動物血液作為顏料。

  2、就在川南的宜賓高縣羅場的一處巖墓中,幾年前也曾經發現過一幅“三魚圖”的巖畫。但專家們認為,這幅畫可能是后來人的偽造。因為1980年代,曾經有人發表過一篇對高縣崖墓和石刻的文章,并沒有提到這處三魚圖巖畫。專家們認為,幾十年前的考古人員在這里進行過詳細調查,如果有這樣重大的發現,不可能在文章中避而不談。多年以后才有人發現,來源存疑。

  3、回到古藺的三魚共頭巖畫,李永憲教授認為實地察看才可能得出更準確的結論。一是看畫畫的地方還有沒有其它有用的信息,另外就是看畫的位置,“因為哪怕畫在溶洞的不同位置,真偽也可能不同。”

  他表示,古人畫巖畫絕非太閑。要么是用來記事,要么就是用于某種儀式,一定有他們想要表達的內容,而且畫出來是為了要給人看見。他不可能像現在的藝術家們,閑得無聊提一個小桶,到一個很難爬進去的洞,去畫一幅根本不太可能有人看到的畫。這樣藏起來就失去了畫的意義。

  所以,要對巖畫真偽進行進一步判斷,首先得看它究竟畫在什么地方,畫的地方有沒有光線(沒光線畫給誰看呢),另外看看還有沒其它的畫的內容,再進行綜合判斷。

  那有沒有科學的檢測手段,通過測顏料來判斷真偽呢?

  還真有!李教授說,如果顏料是礦物質,并且含了脂肪酸,就可能是古法的巖畫顏料。如果是聚丙烯,那顯然就是現代的了。

  所以,我們期待著考古專家進一步到察看,早日得出準確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