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網成都3月27日電 (王鵬)四川省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工作總結暨村級建制調整改革工作推進會議27日在成都召開。四川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彭清華出席會議并講話,四川省委副書記、省長尹力主持會議。
彭清華在講話中指出,去年10月,四川省全面啟動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經過半年來的努力,第一批調整已經完成,整個改革平穩順利、成效顯著,縣域空間布局得到優化,鄉村振興產業基礎得到夯實,新型城鎮化承載能力得到增強,基層治理服務效能得到提升,鄉鎮編制配置和干部結構得到改善,實現了鄉鎮面積擴大、人口增加、資源整合、要素聚集、結構優化的改革目標。
彭清華指出,村是鄉鎮的構成主體,是治理體系的最末梢、服務群眾的最前沿。當前,四川省農村社會結構、經濟結構、人口結構正在發生廣泛而深刻的變化,但建制村數量多、人口少、實力弱,農村空心化、農民老齡化、農戶空巢化等問題較為突出,與鄉村振興要求很不適應。
彭清華說,在鄉鎮行政區劃調整改革完成后,順勢推進村級建制調整改革,順應了村莊發展演變規律,順應了農村產業規模化發展態勢,順應了城鄉融合發展趨勢,順應了人民美好生活向往,順應了加強和改進鄉村治理的需要,是適應經濟社會發展演進趨勢,不斷夯實基層基礎,推進鄉村振興和新型城鎮化戰略實施,進一步解放和發展農村生產力的必然要求。
彭清華強調,推進村級建制調整改革,要堅持因地制宜、分類指導,以優化空間布局、整合發展資源、鞏固基層基礎、降低運行成本為主攻方向,著力把建制村規模調大、布局調優、實力調強、服務調好、隊伍調活、機制調新。
具體工作中,要突出順向調整,科學合理制定改革方案。要走好群眾路線,盡最大努力回應基層關切。要做到依法平穩,確保改革推進有力有序。
要加強組織領導,分級負責推動工作落實。同時,要扎實做好鄉鎮行政區劃調整和村級建制調整兩項改革的“后半篇”文章,優化鄉村便民服務體系,做好脫貧攻堅工作銜接,加快補齊“三農”領域短板,加強和改進城鄉基層治理,前瞻謀劃“十四五”發展,確保在“物理變化”的基礎上真正產生“化學反應”。
此次會議以電視電話會議形式召開,四川省各市(州)、縣(市、區)設分會場,達州市、宜賓市、綿陽市三臺縣、自貢市貢井區通過視頻作交流發言。(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