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著400多年樹齡的康定木蘭王與雪山遙遙相望。 ↑有著400多年樹齡的康定木蘭王與雪山遙遙相望。

  鄒滔介紹說,2012年正值康定木蘭正式擁有官方命名100周年。他當時所在的北京山水自然保護中心,聯合四川貢嘎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甘孜州海螺溝景區管理局以及社會公益力量,在貢嘎山東坡選擇了一片區域,將相關生物科研所培育的康定木蘭幼株移栽回歸到野外,補充康定木蘭野外植株數量稀少的不足,也吸引更多普通公眾關注、認識和參與康定木蘭這種瀕危植物的保護。前后組織耗時月余,共計150余人參與,成功種植600余株康定木蘭幼株。活動方還與當地林業部門簽訂管護協議,由當地村民搭設圍欄,防止牛羊啃食,并派人管護。

  “大約是600多株,雖然沒有具體統計,但幾乎90%都成活了。”鄒滔說,當時,科研所培育的康定木蘭幼株在10歲左右,原本預計會在移栽后10年左右陸續開花。2019年春季,一兩株有零星的花朵,今年花季就開得比較明顯了,大約有二三十株。鄒滔說,未來,待這片區域的康定木蘭都進入花期,粉紅、紫紅和白色的花朵與雪山呼應,會成為貢嘎山保護區一道風景線,也會吸引更多的自駕游游客。

↑2012年“康定木蘭野外回歸公益種植活動”。↑2012年“康定木蘭野外回歸公益種植活動”。

  鄒滔介紹說,康定木蘭一般生長在海拔1500米到2500米左右的范圍。2012年康定木蘭回歸野外種植選址在海拔2200米到2300米左右的一片荒坡,再往山上約100米左右,本身就生長著一些野生康定木蘭植株,“也就是說,這個區域應該是適宜康定木蘭生存的。”

  ↑康定木蘭種植點位。

  一晃8年過去了,鄒滔說,看到這些康定木蘭開花了,挺有成就感,當年的努力沒有白費,實實在在地讓康定木蘭野外植株數量增加了。

  紅星新聞記者 于遵素 受訪者供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