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日10時至12時之間,記者驅車探訪火災東線(瀘山正面)、東南線(電池廠后山片區)、南線(大營農場響水溝片區)等區域,均未見明火,但仍有多處煙點發出濃煙。多架直升機正從旁邊的邛海運水撲救,撲火人員正在多處煙點清理處置。
在火災現場的3天時間里,記者觀察到,此次火災白天往往少見明火,但晚上火情便復燃或加劇。對此,四川省林業和草原調查規劃院副總工程師劉波解釋,該現象和當地的干性高原氣候有關,“從去年下半年到現在,下午開始刮風,一直到晚上,這是由本身地理位置確定的。”
“復燃的情況是存在的,因為這里森林茂密,沒有遭受過大的火災,枯枝落葉等可燃物載量很大。”談及3月31日晚,明火已被撲滅的瀘山正面曾發生大規模復燃,劉波解釋說,由于火場溫度影響,氣流發生突變,微氣候影響風向,撲救難度大大增加。
談及此次火災發生的原因,劉波分析道,除當地氣候干旱少雨、可燃物載量大外,植被種類也是重要原因。“這里以干性的云南松為主,松脂含量很大,可燃性也強。”
當前在涼山州,除此次西昌森林火災外,300余公里外的木里縣同樣正發生森林火災。據四川省森林消防總隊介紹,木里森林火災過火面積比西昌更大,由于山高林密,地廣人稀,撲救難度也更大。
涼山州為何森林火災高發?早在2018年底,涼山州森林面積就已達到4087.65萬畝,森林蓄積量3.33億立方米,森林覆蓋率達到45.79%。劉波說,“這里森林蓄積量超3億立方米,加之氣候干燥,很多地方都屬高山峽谷,人到達的難度很大,打火很難。”(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