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鄧海春表示,博物館地處邛海景區,瀘山上的林木繁茂,加上西昌風干物燥,一直面臨著防火壓力。為了防患于未然,博物館周邊都種植的是大多是不易燃燒的樹木,每年還會組織人員清理周邊地表落葉。這次山火發生前,還請當地專業的撲火隊員清理出了50米的一條隔離帶。
接到人員撤離通知
先將部分文物撤回庫房



然而,3月30日突如其來的這場山火,成為建館35年以來遭遇的最大威脅。
對于每一個火情發展的時間點,鄧海春至今記得很清楚。3月30日,西昌市經久鄉馬鞍村發生森林火災,山火蔓延瀘山風景區,“當天下午5點過,我們接到西昌森林火災指揮部要求人員撤離的通知?!编嚭4夯貞?,當時火線離博物館還比較遠,“我們想的是,先申請暫緩撤離,先把文物搬進庫房。”
緊急閉館并疏散人群后,鄧海春開始監控火情并觀測風向,同時安排將展廳內的1000多件文物撤回庫房,“我們博物館50多位工作人員幾乎全部出動,先把博物館迎火面展廳內的珍貴文物撤回庫房,其中定級文物以及部分比較精美的文物全部打包裝箱轉移到庫房?!?/p>
“一開始吹南風,對我們威脅不大,31日凌晨2點左右,風向突變,開始吹北風?!编嚭4阂灰刮疵?,關注著火情的變化,火勢并未進一步擴大。31日一大早,多架直升機出動滅火,于上午11點控制住了火情。當日上午,成都消防隊的3臺消防車、十幾名消防隊員進駐博物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