轉移文物

  與此同時,為確保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安全,成都消防救援支隊分別部署1臺大功率裝載12噸重型水罐車、1臺裝載9噸水和6噸泡沫車、1臺10噸重型水罐車,由18名指戰員向博物館周邊植被噴灑水和泡沫制造防火隔離帶的方式,降低周圍環境的可燃性,防止火災對博物館造成損傷,最終成功堵截火勢。經過全體消防救援人員努力,4月1日上午,成功將大火阻隔在博物館的圍墻外。

  除無法轉移的文物外,另有部分石碑、鼎等不易損毀的大件文物留于涼山彝族奴隸社會博物館中。 目前,這些轉移的文物存放在邛海賓館地下庫房內,十名安保人員24小時值守,每個包裝上都有文物的索引信息。鄧海春說,這是博物館從開館以來面臨的最大威脅,也是唯一一次轉運文物,“作為一個文物人來說,我們多搶救一份文物,我們就給子孫后代多留了一樣東西。”

  紅星新聞記者 江龍 攝影報道

  部分受訪者供圖